-
作者
7 / 2911页 - 朝代
刘攽〔宋代〕
(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
神宗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
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为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反对青苗法,贬泰州通判。
迁知曹州,为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
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
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
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
元祐四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三),年六十七。
刘攽精邃经学、史学,《宋史》本传称著书百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作六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辑为《彭城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聚珍版,聚珍版原书卷一一、一六有残缺)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七卷。
宋祁〔宋代〕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高适〔唐代〕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朱用纯〔清代〕
(1627—1698)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字致一,号柏庐。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治学确守程朱理学,所著《治家格言》,流传颇广。康熙间坚辞博学鸿儒之荐。另有《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樊增祥〔近代〕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释居简〔宋代〕
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
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
历住台之般若报恩。
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
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
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
《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
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