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两汉〕

    王逸,东汉著名文学家,《楚辞章句》作者。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人。安帝时为校书郎,顺帝时官侍中。官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参加编修《东观汉纪》,尤擅长文学,所著赋、诔、书、论及杂文21篇,又做《汉诗》123篇,后人将其整理成集,名为《王逸集》,多已亡佚,唯有《楚辞章句》一种完整地流传下来了。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学者所重视。

    许及之〔宋代〕

    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

    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

    十五年,为拾遗。

    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

    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

    召除大理少卿。

    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

    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

    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

    嘉定二年卒。

    有文集三十卷及《涉斋课藁》九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许纶《涉斋集》,辑为许纶《涉斋集》十八卷(按纶为及之子,集中卷二有《纶子效靖节止酒体赋筠斋余亦和而勉之》可证。

    纶当为及之诗的编集者,《永乐大典》误署为作者,今订正)。

    《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许及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涉斋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岑参

    岑参〔唐代〕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李世民

    李世民〔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叶圣陶

    叶圣陶〔近代〕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曾广钧〔清代〕

    曾广钧(1866年-1929年),字重伯,号伋庵,又号伋安,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孙。曾广钧为曾国藩三子曾纪鸿长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

    郭小亭〔清代〕

    郭小亭,清代文人,《济公全传》作者,本名郭广瑞,字小亭(一说“筱亭”),清潞河(今北京通县)人,别号燕南居士,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贺铸

    贺铸〔宋代〕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孟郊

    孟郊〔唐代〕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岳珂〔宋代〕

    (一一八二~?),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

    飞孙,霖子。

    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曾预开禧北征之役。

    因预知北征之弊,于战败后召为朝官,历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

    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由大农丞权知嘉兴府。

    十二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十四年,除军器监丞、淮南东路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并多次摄知镇江府。

    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因元夕诗为门人韩正伦文致告讦,获罪罢官。

    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起为湖广总领。

    三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四年,复起为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知太平州。

    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以言官劾横敛罢,居吴门。

    卒年六十余。

    珂好文学、喜书法,与刘过、辛弃疾等有交往。

    有《岳鄂王行实编年》二卷,《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桯史》十五卷、《愧郯录》十五卷等传世。

    《玉楮集》八卷,系自编嘉熙二年至四年之诗,取《列子》刻玉为楮三年而成之意。

    另《棠湖诗稿》一卷,收《宫词》百首。

    又有《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文献。

    事迹散见本人有关著作、并附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岳珂诗,《玉楮集》以明代珂十六世孙元声等收藏、周念祖等雠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玉楮诗稿》(简称小集)、《宋诗抄·玉楮集抄》(简称诗抄);《棠湖诗稿》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拜经楼丛书》本(简称拜经楼本);《宝真斋法书赞》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丛书集成》排印本(简称聚珍版),辑录时删落部分过于接近骈文之作。

    合编为十九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