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近代〕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方岳

    方岳〔宋代〕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郑思肖〔元代〕

    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

    名与字、号皆宋亡后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

    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

    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

    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为地已为人夺去。

    元仁宗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

    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干学《通鉴后篇考异》以为是明末人伪托。

    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为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心史》为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钱钟书〔近代〕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韦庄

    韦庄〔唐代〕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张𧏖〔唐代〕

    字象文,清河人,初与许棠、张乔齐名。

    登干宁二年进士第,为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

    入蜀,拜膳部员外,终金堂令。

    诗一卷。

    张?,字象文,清河人。

    初与许棠、张乔齐名。

    登干宁二年进士第,为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

    入蜀,拜膳部员外,终金堂令。

    诗一卷。

    刘义庆

    刘义庆〔南北朝〕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李建勋〔唐代〕

    勋,字致尧,陇西人。

    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

    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升元五年,放还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寻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

    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李建勋字致尧,陇西人。

    工诗能文,其诗少犹浮靡,晚岁清淡平易,为南唐李昪、李璟所重。

    补诗一首幷诗句二。

    缪钺〔近代〕

    缪钺(1904——1995),字彦威,江苏溧阳人,生于河北迁安,居家保定。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诗词、书法亦堪称大家。1995年1月6日病逝于成都。

    程颢〔宋代〕

    (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历鄠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吕公著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

    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

    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

    三年,罢归居洛讲学。

    六年,监汝州酒税。

    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

    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

    《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陈宣刻本(简称弘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年蒋春芳刻本(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刻本(简称涂本),并从《后村千家诗》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