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王维〔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韩琦〔宋代〕

    (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

    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陜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韩范”。

    庆历三年(一○四三)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

    嘉祐元年(一○五六)为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

    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

    不久再次经略陜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

    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

    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

    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有《安阳集》五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集》为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彭汝砺〔宋代〕

    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

    神宗熙宁初,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元丰初,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

    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

    因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

    著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已佚。

    后人收辑遗诗为《鄱阳集》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

    《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彭汝砺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校以清嘉庆周彦、高泽履刻《鄱阳诗集》(简称嘉庆本),傅增湘校清钞《鄱阳先生文集》(简称傅校)。

    参校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清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简称诗存)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黄佐〔明代〕

    暂无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黄兴

    黄兴〔近代〕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后裔。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徐积〔宋代〕

    (一○二八~一一○三),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早年曾从胡瑗学(《吕氏童蒙训》)。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七)。

    神宗数召对,因耳聩不能出仕。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近臣推荐,为楚州教授。

    徽宗崇宁二年除监西京嵩山中岳庙,卒,年七十六(《节孝集》卷三二附王资深撰《节孝先生行状》)。

    政和六年(一一一六)赐谥节孝处士。

    以孝行著闻,苏轼称之为“古之独行也,于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卢仝)”。

    著有《节孝集》三十卷、附录一卷。

    《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徐积诗,以明嘉靖刘祐刻《节孝集》为底本。

    参校明抄本、清康熙丙子山阳丘迈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宣统三年重刊本(简称宣统本)。

    从校勘获知,后三本均出自明嘉靖刻本,而宣统本行款规格最为整齐,故行款规格从宣统本。

    黄庚〔元代〕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庄昶〔明代〕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