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五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李治

    李治〔唐代〕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赵善括〔宋代〕

    括,字无咎,号应斋居士,寓隆兴(今江西南昌)(《应斋杂著》卷二《迓黄枢密知隆兴府启》)。

    太宗七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一七)。

    第进士。

    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常熟。

    七年,通判平江府(宋《重修琴川志》卷三)。

    淳熙间历知鄂州、连州、常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五、三八、五五)。

    后入荆湖北路转运使幕。

    有《应斋杂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其中诗一卷。

    事见《诚斋集》卷八四《应斋杂著序》。

     赵善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国维〔近代〕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孟郊

    孟郊〔唐代〕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王筠〔清代〕

    王筠(1784-1854年),字贯山,号箓友,山东安丘县(今山东省安丘市)人,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寿州知州王驭超之子。

    道光元年(1821),考中举人。道光二十四(1844年),授山西省乡宁知县,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少而好学,喜爱研究小篆与大篆文字。年纪稍长,即博览群书,研读经史。一生中,尤其喜爱研究说文之学。精心研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研究段玉裁、桂馥的说文著作。即使任职事务繁忙,也“暇则抱一编不去手”,未尝一日废学。

    咸丰四年(1854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杜牧

    杜牧〔唐代〕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黄松鹤〔近代〕

    黄松鹤(1907-1988),号漱园,厦门人。旅居印度尼西亚,后卜居香港,终老于厦门。有《漱园诗摘》、《黄花草堂诗钞》、《煮梦庐词草》。

    杨慎

    杨慎〔明代〕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