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1 / 2911页 - 朝代
陈独秀〔近代〕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章甫〔宋代〕
字冠之,自号转庵、易足居士、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早年曾应科举,后以诗游士大夫间,与韩元吉、陆游、张孝祥等多有唱和。
陆游《入蜀记》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八月二十八日有“同章冠之秀才甫登石镜亭,访黄鹤楼”、“复与冠之出汉阳门游仙洞”记事,略可知其时代游踪。
有《易足居士自鸣集》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贵耳集》作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
事见本集有关诗作。
章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自鸣集》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所收近人胡思敬刊本(简称豫章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煜〔五代〕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宋教仁〔近代〕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王梵志〔唐代〕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
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
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
经三年,其瘿朽烂。
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
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
(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
」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
」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
(《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
)○《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
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
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
」○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夏竦〔宋代〕
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杨杰〔宋代〕
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军(州治今安徽无为)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
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
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
卒年七十。
著有文集二十余卷,《乐记》五卷,已佚。
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知无为军赵士?编次其诗文为《无为集》十五卷,其有关释老二家诗文另编别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今别集已散失。
《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杨杰诗,以宋赵士?无为军刻《无为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
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无为子小集》(简称小集本),《宋百家诗存》所收《无为集》,及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民国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简称李校)。
《两宋名贤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诗,今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