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东林寺联句

    徐知证 〔唐代〕

    (徐知证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总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艺文志》作《凤苑集》〗钟敬伦〖《全唐诗》无虔修等六人诗〗)古殿巍峨镇碧峰,晋朝灵应显神踪。

    林间野鸟惊寅(《大典》作「朝」)梵,岭上孤猿听晚(《大典》作「晓」)钟。

    (节度使[特]〖时〗进检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证。

    )鴈[□]冷云生晓槛,虎溪秋月照寒松。

    (赐紫僧虔修。

    )香飞宝殿笼金像,桧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恋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观察推官赐紫金鱼袋李□。

    )游僧驻锡心皆佛,老树擎烟势似龙。

    (观察推官赐绯鱼袋王三□。

    )竹荫禅扉(《大典》作「扃」)青霭合,岚(《大典》作「风」)蒸幽(李壁引作「山」)迳绿苔封。

    (司理参军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声远,列𪩘趍门更憧憧。

    高吟况爱无尘境(《大典》作「老来欲脱尘寰境」),吟(《大典》作「闲」)访空关不厌重。

    (管[勾]〖旬〗官赐紫金鱼袋钟敬伦(钟)。

    见《吉石盦丛书》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钞陈舜俞《庐山记》卷四。

    )(按:诗末原题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与幕客门馆僧闲游联题。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五据《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诗,题作《东林寺天祚二年联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联,又联句者姓名均不著明,统归知证名下,实误。

    异文颇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卷二八《和蔡枢密种山药》注引徐知证《枣林联句》「岚蒸山径绿苔封」一句。

    「枣林」为「东林」之误。

    其余校改,所据为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校排本《庐山记》、同人《贞松老人遗稿·〈庐山记〉校勘记》,罗氏曾参据日本元禄本《庐山记》。

    惟《殷礼在斯堂丛书》本将诗末原题一行误植于匡白诗题之上,当改正。

    )。

  • 题东林二首 二

    匡白 〔唐代〕

    东林继四绝,物象更清幽。

    社客去不返,钟峰云也(《永乐大典》作「色」)秋。

    松枯群狖散,溪大蠹槎流。

    待卜归休计,重来卧石楼。

    (见《吉石庵丛书》本《庐山记》卷四,以《永乐大典》卷八七八二引《九江府志》参校。

    )(按:《殷礼在斯堂丛书》校排本《庐山记》二诗题作《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与幕客门馆僧道,闲游题东林二首》,系将徐知证等联句诗末题记误植于匡白诗题,另详后徐知证条。

    )。

  • 题庐山瀑布

    陆蟾 〔唐代〕

    正源人莫测,千尺挂云端。

    岳色染不得,神功裁亦难。

    夏喷猿鸟浴,秋射斗牛寒。

    流到沧溟日,翻涛更好看。

    〖2〗。

  • 送成务崇(宋初奄有金陵,孟宾于先居连上,嘏兴国中亦自吉水还故乡,逾年卒。书生成务崇因游庐山,与嘏有忘年之分。兴国中见嘏,且言自连上来游江左,时有诗送成务崇云云。务崇询于连上知交,皆言嘏卒已十余矣。)

    孟嘏 〔唐代〕

    同呼碧嶂前,已是十余年。

    话别非容易,相逢不偶然。

    多为诗酒役,早免利名牵。

    幸有归真路,何妨学上玄。

    (《全五代诗》六五引《雅言杂载》〖2〗)(〖1〗「复捷江右士颇奇之」,《诗话总龟》作「后捷名,不欲止,江左士人颇奇之」。

    〖2〗见《增修诗话总龟》卷四四引《雅言杂载》。

    )。

  • 太平兴龙寺诗(题拟)

    裴休裴休 〔唐代〕

    麟台朝士辞书府,鳯阙禅宗出帝京。

    当堰双林亲惠远,行过五老访渊明。

    白衣居士轻班爵,败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无外想,一身师事竺先生。

    (见《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九。

    十八阳。

    江字(七函六十四册)。

    余参阅本书卷三崔融诗附注。

    此诗又见《吉石庵丛书》本陈舜俞《庐山记》卷四,原题甚长。

    岑仲勉《唐方镇年表正补》考证应为裴坦作,是。

    另详《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二。

    )。

  • 所居即事六首(原注:丹阳闲居寄郑明府如范上人。) 其五(原注:偶作。)

    张祜张祜 〔唐代〕

    南穷海徼北天涯,惆怅亡羊是路歧。

    眼下已隳梁武佛,耳中犹听魏文诗。

    三茅道士朝携手,五柳先生夜对棋。

    自向庐山为一社,百年生计任婴儿。

  • 荆门病中寄怀乡人欧阳侍郎彬

    齐己齐己 〔唐代〕

    谁会荆州一老夫,梦劳神役忆匡庐。

    碧云雁影纷纷去,黄叶蟾声渐渐无。

    口淡莫分餐气味,身羸但觉病肌肤。

    可怜馔玉烧兰者,肯慰寒偎雪夜炉。

  • 假山

    齐己齐己 〔唐代〕

    匡庐久别离,积翠杳天涯。

    静室曾图峭,幽亭复创奇。

    典衣酬土价,择日运工时。

    信手成重叠,随心作蔽亏。

    根盘惊院窄,顶耸讶簷卑。

    镇地那言重,当轩未厌危。

    巨灵何忍擘,秦政肯轻移。

    晚觉莎烟触,寒闻竹籁吹。

    蓝灰澄古色,泥水合凝滋。

    引看僧来数,牵吟客散迟。

    九华浑髣髴,五老颇参差。

    蛛网藤萝挂,春霖瀑布垂。

    加添双石笋,映带小莲池。

    旧说雷居士,曾闻远大师。

    红霞中结社,白壁上题诗。

    顾此诚徒尔,劳心是妄为。

    经营慙培𪣻,赏玩愧童儿。

    会入千峰去,[闲]踪任属谁。

  • 岁暮江寺住

    齐己齐己 〔唐代〕

    山依枯槁容,何处见年终?

    风雪军城外,蒹葭古寺中。

    孤村谁认磬,极浦夜鸣鸿。

    坐忆匡庐隐,泉声滴半空。

  • 断酒

    徐夤 〔唐代〕

    因论沈湎觉前非,便碎金罍与羽巵。

    采茗早驰三蜀使,看花甘负五侯期。

    窗间近火刘伶传,坐右新铭管仲辞。

    此事十年前已说,匡庐山下老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