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五十一

    延寿 〔唐代〕

    名利梯媒事已忘,唯凭拙直定行藏。

    探玄休炼长生药,助道时抄歇食方。

    溪汲古痕山雨涨,树摧残枿野风狂。

    一言欲寄休回首。

    尘路如今事正忙。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三十五

    延寿 〔唐代〕

    任运腾腾无所依,闲游长坐性怡怡。

    疎林不遣闲人到,密意多应夜月知。

    骤雨过时苔路滑,拨云行处石桥危。

    尘沙劫尽清风在,何假虚名上古碑。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六

    延寿 〔唐代〕

    达来何处更追寻,放旷谁论古与今。

    风带泉声流谷口,云和山影落潭心。

    资身自有衣中宝,济世谁藏室内金。

    策杖偶来林下坐,鸟声相和唱圆音。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三

    延寿 〔唐代〕

    祇图闲适乐箪瓢,莫讶烟霞道路遥。

    龙穴定知潜碧海,鹏程终是望丹霄。

    拨云岩下来(《古今禅藻集》作「求」)泉脉,嚼草坡边辨药苗。

    门锁薜萝无客至,庵前时有白云朝。

    (按:《古今禅藻集》卷十一收以上二首。

    )。

  • 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 六

    延寿 〔唐代〕

    登云步岭涉烟程,好景随心次第生。

    圣者已符祥瑞事,地灵全副祷祈情。

    洞深重叠拖云湿,滩浅潺湲漱水清。

    愿满事圆归去路,便风相送片帆轻。

    (见《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宋林表民《天台前集别编》。

    (按:《全唐诗》卷八五一收六诗,仅云为「吴越僧」作。

    今确定为吴越释延寿作。

    )。

  • 武肃王有旨石桥设斋会进一诗 五

    延寿 〔唐代〕

    幡花宝盖满清川,祈祷迎来圣半千。

    莫道圣缘无影响,须知嘉会有因缘。

    空中长似闻天乐,岩畔尝疑有地仙。

    何必更寻兜率去,重复灵应事昭然。

  • 游上雪窦诗

    延寿 〔唐代〕

    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

    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

    无日不飞丹顶鹤,有时忽起隐潭龙。

    祇因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六十三

    延寿 〔唐代〕

    清平大业行皆奢,岂独尧时听所加。

    丰俭由人天不远,安危在智道非赊。

    关津防害反为害,法令除邪却长邪。

    争似无言敷密化,既能成国又成家。

  • 野游

    延寿 〔唐代〕

    独步出衡茅,寒云著地交。

    烧平多败穴,叶落见危巢。

    (见南宋钱唐陈起《增广圣宋高僧诗选后集》卷中,《南宋群贤小集》第二十五册,嘉庆六年石门顾氏读画斋刊本。

    )。

  • 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 六十九

    延寿 〔唐代〕

    三度曾经游此地,从缘权顺世间情。

    登山虽有谢安志,遁迹惭无慧远名。

    翠叠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径竹新成。

    莫言去住关怀抱,云本无心水自清。

    (见忏庵居士《高僧山居诗》,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线装铅印本。

    )(〖1〗张靖龙云:永明即延寿。

    清释际祥《净慈寺志》〖《武林掌故丛编》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寿禅师山居诗》,吴越僧延寿撰」等语。

    卷十八明人李日华山居诗序中记载了永明山居诗的刻本来源,序后附录佛国山人黄树谷《集山居诗绝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寿禅师诗句。

    」其词句与忏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诗后附载和诗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尝居南屏,赓和《永明山居诗》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诗》,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诗》。

    古春云:「永明寿禅师有诗六十九首,庆寿独庵从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觉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见《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寿山居诗其二韵。

    又忏庵居士《高僧山居诗续编》载元代天台高僧无见先覩《和永明禅师〖山居诗〗韵》六十九首,步韵甚严。

    从永明山居诗的内容来看,也属智觉延寿所作无疑。

    详细考证参见拙作《延寿及其佚诗》,载《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续藏经》本宋释文冲《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录》末附延寿著作总目,有《山居诗》一卷,当即指以上所录诸诗。

    此书所录延寿所作诗尚有《诗赞》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吴越唱和诗》一卷、《光明会瑞应诗》一卷、《供养石桥罗汉一十会祥瑞诗》一卷、《杂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