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幷序) 七十五

    王梵志 〔唐代〕

    兀兀身死后,冥冥不自知。

    为人[何](可)必乐,为鬼何[必]悲。

    [竞](竟)地徒张眼,诤官慢竖眉。

    窟[里](裹捋)长[展](鹿)脚,[将]知我是谁(友)?

    (均从项校)。

  • 诗(幷序) 四十一

    王梵志 〔唐代〕

    虚沾一百年,八十最是老。

    长命得八十,不解学修道。

    悠悠度好日,无心念三宝。

    根(一作「报」,张改作「抱」,项校作「把」)拳入地狱,天堂无人到。

    圻(项校作「坼」)破五戒身,却入三恶道。

    一入恒沙劫,不须自懊恼。

  • 诗(幷序) 三十九

    王梵志 〔唐代〕

    生(一作「坐」)时同饭瓮(一作「翁」),死则同食瓶。

    火急早掘冢,不遣暂时停。

    永别世间乐,唯闻哭我声。

    四海交游绝,籍帐便除名。

  • 诗(幷序) 十一

    王梵志 〔唐代〕

    夫妇相对坐,千年亦不足。

    一个病着床,遥看手不[触](𧢻)。

    正报到头来,徒费将钱卜。

    宝物积如山,死得一棺木。

    空手把两拳,口里徒含玉。

    永离台上镜,无心开(一作「关」)衣眠(戴、松尾校作「服」)。

    镜里(戴、项校作「匣」)尘满中,剪刀生衣醭。

  • 六四

    王梵志 〔唐代〕

    逢争不须看,见打莫前伪。

    (「伪」,伯三六五六卷作「为」。

    ){扌|厶/贝}即追友胜,(「{扌|厶/贝}」,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作「捐」。

    项楚校作「损」。

    )证能惣不知。

    (「证能」,伯三五五八、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斯二七一○卷作「能胜」。

    )。

  • 回波乐 九十一

    王梵志 〔唐代〕

    父母时怨家,生一五逆子。

    养大长成人,元来不得使。

    身役不肯料,逃走皆(张改作「离」,项、蒋校「背」)家里。

    阿耶替役身,阿娘气病死。

    腹中怀恶来,自生煞人子。

    此是前生恶,故故来相值。

    虫蛇来报恩,人子合如此。

    前怨续后怨,何时逍祖唯。

  • 回波乐 五十九

    王梵志 〔唐代〕

    学行百千般,澄心遍照看。

    泥犁映兜率,因生有湼槃。

    世间诸法相,浩浩亦其宽。

    欲说深心义,无求最大安。

  • 回波乐 五十三

    王梵志 〔唐代〕

    悟道虽一饷,旷大劫来因。

    释迦登正觉,却礼发心人。

    身本不离佛,佛本不离身。

    迷心去处暗,明神即辨真。

  • 诗(幷序) 六十二

    王梵志 〔唐代〕

    悲喜相缠绕,不许暂踟蹰。

    东家比葬地,西家看产图。

    生者歌满路,死者哭盈衢。

    循环何太急,槌凿(二字从戴校补)相[催](崔)驱。

  • 九二

    王梵志 〔唐代〕

    恶事惣须弃,(「弃」,伯三六五六、伯四○九四卷作「去」。

    )善事莫相违。

    知意求妙法,必得见如来。

    (按以上为原卷王梵志诗第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