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赞

    杜光庭 〔唐代〕

    立功须及早,学道亦当时。

    昼夜宜勤学,发意莫狐疑。

    烧香常礼拜,诵经恒奉师。

    勇猛加精进,专诚无想思。

    四等将六度,三奔与五雌。

    洗尘入空寂,虚心将自持。

    唯期不转退,岂为人所嗤。

    若能如是者,朝夕自仙飞。

  • 生死歌诀 三

    杜光庭 〔唐代〕

    浮弦多是风头痛,积聚体疼胸膈噎。

    紧实号为寒热证,澁泻烦燥小便澁。

    芤脉盖因阳耗散,鼻衂无时精炁竭。

    脉沉兼优是重阴,气刺胸膨症块结。

    风寒相传脉浮迟,外受寒邪内风热。

    肺受风寒痰欬嗽,左手见之心战佚。

    弱而兼濡是阳虚,汗出憎寒炁羸劣。

    风湿风温及湿温,脉候交差要分别。

    汗无重汗耳无知,妄语无瘖各部委是暍。

    洪数脉来阳气盛,目赤舌干唇破裂。

    浮而兼紧肾之虚,温助寒邪益精血。

    阳绝尺中脉细微,针灸勿令精炁绝。

    促结代脉是脾虚,若见之时难救得,女人尺中须要盛,浮细沉迟是虚证。

    忽然胗得寸中盈,六部无邪身有孕。

    童女童男何以别?须看天真无损缺。

    大凡童子脉来沉,童女尺中洪拍拍。

    男子妇人精血衰,假饶覆溢脉无回。

    一呼四至为平脉,一呼一至死相催。

    伤寒舌黑洗不红,药洗分明定吉凶。

    汗若脉和无恶候,脉如躁疾命将殂。

    中风目闭口开者,喉中拽锯炁不敷。

    脉若洪弦由可救,浮大多应命不苏。

    男女五劳洪数脉,定知不久炁长吁。

    大抵七表八里脉,相连九道作程途。

    表里脉分轻重病,九怪传来病不舒。

    胗脉要分轻与少,始知生死可枝梧。

    浮洪短促为阳弱,沉细兼长阴有余。

    如此分张轻重断,岂同俗眼一凡夫。

    六部鬼贼是如何,造化阴阳事更多。

    心火怕逢沉滑脉,肺金犹怕浮洪克。

    唯有脾元恶木侵,四时寄旺本无形。

    甲乙最嫌金炁重,肾中脉缓水无盈。

    一位克重当须断,二位克重却分轻。

    三位克时难救疗,纵然暂醒必归冥。

    水火相临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

    水土二宫俱要静,一宫有克少安宁。

    高士要知刑克贼,孰能考究记心经。

    春怕庚辛秋恶候,夏嫌水气火相刑。

    刑克只分轻与重,自然切脉甚精明。

    左手胗得重病脉,右手脉候却调匀。

    只断脉中须应病,故知命脉得和平。

    假此一例余倣此,医门学者要劳心。

    (以上三首均见《宛委别藏》影写本杜光庭《广成先生玉函经》。

    )。

  • 本命呪

    杜光庭 〔唐代〕

    本命尊威赫,元辰位豹宫。

    三元分品秩,六十卫躔躬。

    仙吏牌神化,真官亦治功。

    人伦无贵贱,终始赖含洪。

    (《正统道藏》本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四八。

    )。

  • 计都星君呪

    杜光庭 〔唐代〕

    处暗表阴德,豹尾镇星宫。

    怒指摧山岳,权雄暝太空。

    龙蛇生怪状,变异忽昏蒙。

    主人长寿荣,禳应在恪恭。

  • 步虚词 十五

    杜光庭 〔唐代〕

    宝箓修真范,丹诚奉上苍。

    冰渊临兆庶,宵旰致平康。

    万物消疵疠,三晨放吉祥。

    步虚声已彻,更咏洞玄章。

    (同前卷廿八。

    )。

  • 富贵曲

    杜光庭 〔唐代〕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 三启颂 二

    杜光庭 〔唐代〕

    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

    天人同其愿,缥缈入大乘。

    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轮升。

    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腾。

    (同前卷十一。

    )。

  • 题平盖沼

    杜光庭 〔唐代〕

    势压长江空八阵,吴都仙客此修真。

    寒江向晚波涛急,深洞无风草木春。

    江上玉人应可见,洞中仙鹿已来驯。

    龙车凤辇非难遇,只要尘心早出尘。

  • 题空明洞

    杜光庭 〔唐代〕

    窅然灵岫五云深,落翮标名振古今。

    芝术迎风香馥馥,松柽蔽日影森森。

    从师祗拟寻司马,访道终期谒奉林。

    欲问空明奇胜处,地藏方石恰如金。

  • 楚词颂

    杜光庭 〔唐代〕

    众生多障难,大道甚矜怜。

    救度留科戒,咸令忏罪缘。

    愆辜编地府,衅结已闻天。

    发露祈真祐,精诚仰圣贤。

    虔恭礼三宝,愿当奏延年。

    焚词归上界,奏名玉帝前。

    (同前卷四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