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之世的诗文
141 / 149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王尧韭以六忆诗见投和之・忆行
盈盈罗袜隐湘裙,缥缈凌波去若云。
时向落花堤畔望,春山澹澹晓烟分。
轻匀兔颖蘸麋脂,阵阵螺香拂玉池。
锦字缄题频自看,碧窗宁许侍儿窥。
甲帐宵然蜡炬红,海棠睡起怯东风。
珊瑚半倚娇无力,一点难消珀晕浓。
朱唇不动韵轻飏,宛宛新莺度绿杨。
罗袂乍垂还乍举,微风时递麝黄香。
窥人皓魄一轮孤,消得清宵此景无。
就枕忽惊还独起,不知谁为解罗襦。
菱花似水写秋光,画出双眉若个长。
一片乌云翠可鉴,飞来小凤立中央。
-
坊市迎神谣
云盖层层引画幡,香花灯烛竞千门。
如何水月观音现,清静场中转闹喧。
听来啰唣不分明,羌笛琵琶钲鼓声。
重被拥寒侬未起,街头彻夜有人行。
杨枝祇合洒涓涓,化作滂沱遍大千。
濡首沾裳浑不惜,看来人似饮狂泉。
傅粉涂朱色色新,惊看疑鬼又疑神。
世情卖得千般假,那个抛头肯露真。
沿街十室九笙歌,祇道丰年乐事多。
试向坊头閒借问,朝来米价定如何。
勾阑选妓一齐陈,若个当头出手新。
我亦逢场同作戏,不须更讶闹场人。
-
寄头陀端公
层层破衲冲云寒,披发蒙头不著冠。
话到传心无半字,活人长施一丸丹。
黄云山下漏声声,记得同师采药行。
莎径稻田扪露遍,撷来蔓草不知名。
三尺蒲团七尺筇,四更残漏五更钟。
一声唤醒缘生梦,月在寒潭风在松。
两年三度水云期,可似三生石上时。
师自幻游吾幻住,相逢谁唱竹枝词。
-
珠江词
珠江江水碧迢迢,画舫湘帘横玉箫。
两岸垂杨低拂水,轻风摇过木兰桡。
溪边十室九为渔,一叶浮家逐浪居。
斜日江头歌欸乃,高秋浦口拾芙蕖。
酒旗临岸屋临江,映水朱扉面面窗。
游人立马羁金络,少妇当垆泻玉缸。
石尤浪起白头风,一点云飞没太空。
村北村南无处泊,满江烟雨碧濛濛。
白浪排山山欲摧,北风打船船不开。
江边渔父迎人语,如此风涛郎莫回。
清溪茆屋两三家,溪女临流浣落花。
一片芳心何处著,暗随流水到天涯。
-
竹下赏花戏作花竹吟效连珠体
花宜疏散竹宜丛,竹色花光迥不同。
几点竹痕花底露,一番花信竹边风。
花如欠竹千般俗,竹若无花一味穷。
政喜成阴花竹伴,赏花人醉竹林中。
花坛竹屿细评章,竹有君兮花有王。
花似含香供竹笑,竹宜输粉助花妆。
不缘竹泪溅花落,刚睹花神对竹狂。
携得花茵和竹榻,看花看竹醉馀觞。
-
悼钟右之
宝剑沈渊月陨光,郤从海外悼钟郎。
其人如玉温而栗,有笔生花艳且香。
尚忆论文频载酒,曾因示病一登堂。
当时笑语皆陈迹,观世真同大梦场。
兰畹桂丛习习芬,才名少小已知闻。
朱崖蚌腹真无价,大宛龙驹迥不群。
雅有清谈追叔宝,年才弱冠等终军。
词坛方订千秋约,不道浮生幻似云。
湖海襟期聚一毡,如君标格迈时贤。
风流浊世佳公子,潇洒宗之美少年。
昔别曾维青雀舫,重来对写玉鸾笺。
相怜多病还相慰,忽听山阳泪泫然。
虽将四大等微尘,石火光中幻住身。
本草无灵休问药,皮囊如蜕曷寻真。
故交泪泫陈刍地,瘴海坟霾冠玉人。
从此衡门无履迹,莺声啼老柳衙春。
-
舟中遣怀效吴音兼寄方孟旋
为爱扁舟信往还,一尊临水复看山。
双双黄鸟迎人语,点点沧波照客颜。
剩有百钱携杖去,从分半席伴鸥閒。
笔床荼灶随供具,较胜松房静掩关。
水逝花飘稔有情,凌波睇望澹盈盈。
却怜弱荇牵风转,不厌垂杨拂棹轻。
山学鸦黄当镜立,江分鸭绿入杯平。
更谁消受湖中景,十里芳莼一勺羹。
昼永人閒睡思浓,沿洄孤棹任从容。
茶烹雪乳称禅味,饭惜雕胡罢午供。
拄杖时听群鸟哢,寻山忽讶一僧逢。
春流处处桃花浪,未信仙源隔几重。
长日冲波不断流,滔滔送尽几行舟。
柳条有意垂青眼,江水无情浪白头。
浮海鸱夷称范蠡,漆园蝴蝶是庄周。
尘劳传悟三生幻,取醉聊为汗漫游。
-
披莽
披莽从今始,旷然就剪除。
朴椎存古意,疏野可吾庐。
萤熠萝轩火,蜗行石壁书。
因兹便寝处,不乐亦何欤。
仄仄鱼鳞径,疏疏虎眼篱。
药移他地本,柳剩去年枝。
忌俗删其偶,蠲繁割所私。
莫言閒閒事,调剂有时宜。
鹏翼垂云外,焦冥睫里栖。
人间无不有,物性也难齐。
破梦看隍鹿,观心养木鸡。
翛然唯所适,吾亦任天倪。
到海天弥大,应无天外人。
地逢南不满,花度腊犹春。
晦朔通潮息,东西走曜轮。
因知一室内,可以观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