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言古诗凡十四首・其四

    李昱 〔明代〕

    凤凰被五采,自顾何葳蕤。

    朝饮醴泉水,暮宿梧桐枝。

    虞廷舞箫韶,周时或鸣岐。

    和声感至治,千秋一来仪。

    孔圣实继作,盛德元匪衰。

    徉狂者谁氏,乃独歌已而。

  • 题画梅二绝句

    李昱 〔明代〕

    江梅信是丈人行,老干能开白玉花。

    笑杀天台桃几树,不分清俗要相誇。

    梅花三昧是华光,复有徐生远擅场。

    遮莫高楼夜吹笛,玉奴自有返魂香。

  • 咏史十二首・始皇

    李昱 〔明代〕

    六国雄吞似建瓴,皂斿从此任严刑。

    南巡禹穴功虽刻,东度蓬莱术不灵。

    持璧先知祖龙死,载车难掩鲍鱼腥。

    骊山草木同衰朽,万古依然自六经。

    瓮牖绳枢一陇夫,棘矜谈笑奋雄图。

    始从闾左追秦鹿,更向祠中托楚狐。

    日者既来徒党集,夥颐才剪腹心孤。

    回看三尺风云会,曾有朱防等辈无。

    驰车霸上语张良,舞剑鸿门却项庄。

    交友恩深虽可报,君臣义重忍相忘。

    楚歌自此闻垓下,汉爵徒能得射阳。

    若识五文龙虎气,丁公遭戮独堪伤。

    过人才气更重瞳,惯与神骓立战功。

    三户亡秦知气数,诸侯朝楚属英雄。

    孤忠亚父头空白,扶义怀王血尚红。

    俛仰君臣多愧色,岂唯无面见江东。

    刀笔区区起沛丰,经纶事业尽关中。

    抚民为有三章法,转饷能先百战功。

    汉祖难忘上林苑,韩侯谁使未央宫。

    可怜一代兴王略,只与当时主吏同。

    博浪沙中亦浪谋,圯桥一变运机筹。

    岂因汉帝扶炎祚,正为韩王报世仇。

    储嗣真凭紫芝曲,神仙假托赤松游。

    熟知名就身还辱,故尔封侯只愿留。

    冠玉平生擅美姿,已于分肉见施为。

    声名此日齐三杰,筹策当年用六奇。

    周勃固知才不逮,王陵仍有节难移。

    试看诸吕封王后,汉鼎端如一线危。

    皓首犹誇八尺躯,入门长揖岂豪粗。

    时人不识监门吏,英主偏知好酒徒。

    东下齐城从染镬,西开汉国未分符。

    虽於青史惭前箸,曾是区区一竖儒。

    奉使南夷谁得隽,陆生雄辩口如澜。

    直将冠带回椎结,更倚诗书化溺冠。

    好畤归来初解橐,太中推荐未酬官。

    须知诛吕安刘计,正在深交将相欢。

    太常近侍龙头日,博士初离虎口时。

    尚改短衣从楚制,能逃古礼杂秦仪。

    两生不往谁为鄙,三代相因岂在为。

    赖有忠言争易嗣,汗青传载似期期。

    忆自髡钳载柳车,鲁朱犹得解纷哗。

    平生任侠何须数,不死图功正足誇。

    楚日将军犹为主,汉廷御史必忘家。

    千秋虽重黄金诺,老守河东谩尔嗟。

    忆昔看羊海上居,雪寒犹是齧毡馀。

    匈奴但识羝无乳,汉使能令雁有书。

    属国不嫌恩太少,中郎若屈义全疏。

    愿将手内清风节,贼子奸臣一示渠。

  • 长歌赠郑月岩

    李昱 〔明代〕

    我闻蓬莱山,乃在碧海之东边。

    金银楼台耀日月,丹崖翠壑往往相钩连。

    中有神仙人,长年不知老。

    却是当时郑子真,归耕得仙道。

    牵牛饮银河,披烟种瑶草。

    瑶草一碧三千秋,飘然汗漫人间游。

    乘风倒着绿绮裘,吹笙鹤背游浮丘。

    追浮丘,紫云中,炅炅双瞳方,颜色桃花红。

    手挥银管谈造化,六十甲子罗心胸。

    东看日观金乌赤,西上峨眉雪山白。

    王侯见之倒履迎,平生惯识青云客。

    我是谪仙之后人,闲来垂钓花溪滨。

    时危落落不得意,空有诗篇惊鬼神。

    郑君从何来,谈笑情相亲。

    坐尔松下石,挂尔头上巾。

    古来贤达隐耕钓,与君且醉松花春。

    弹我龙门七尺之绿桐,荐我金盘双尾之紫鳞。

    酒酣拂袖为起舞,眼底功名君莫语。

    自许吾身有仙骨,富贵浮云安足数。

    郑君去兮何如还,飞鸿冥冥不可攀。

    送君大道秋风间,更呼醁酒浇君颜。

  • 题鱼图

    李昱 〔明代〕

    江飙飒起声蓬蓬,白浪昼翻河伯宫。

    群鱼出没玻瓈中,扬鬐掉尾各有容。

    大鱼雪沫嘘晴空,小鱼戢戢如蚕丛。

    中有一鱼健且雄,丹砂作尾双眼红。

    挥霍咫尺风云从,近前惊倒濠梁翁。

    回头尔辈皆凡庸,变化已作龙门龙。

  • 应用中税副摄麻城县擒贼有功为赋长律十韵

    李昱 〔明代〕

    麻姑城在万山阴,念尔为官亦苦心。

    百里花封劳暂摄,六安草寇拟相侵。

    风寒豺虎嘷青嶂,月黑鸱枭聚绿林。

    才闪旌旗谁与抗,不鸣钟鼓遂成擒。

    司征乃解陈俘馘,乘遽争誇献捷音。

    虎拜凝瞻双阙近,龙颜喜动九重深。

    大官奉命来珍膳,内使传恩出赐金。

    香染锦衣归里闬,诗题彩笔动朝簪。

    鲁连功就宜辞赏,庄舄荣来且自吟。

    我老门生能报国,百壶沽酒乐难任。

  • 言怀・其一

    李昱 〔明代〕

    夜短苦日长,斋居避烦暑。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堂下。

    好鸟依高枝,潜鱼集深渚。

    以兹悟天性,至乐乃其所。

    悠然对书帙,发轫自太古。

    素心契羲轩,馀事及邹鲁。

    所以贤达人,白首不出户。

  • 王子约双钩竹歌

    李昱 〔明代〕

    王君金华人,画竹誇当代。

    此竹乃是钩勒之所为,坐上千人万人爱。

    令祖蓝田王右丞,盛唐诗格称其能。

    将诗变竹寄馀趣,传与衣冠不乏千载之云礽。

    王君为人清拔俗,兴来踏遍筼筜谷。

    笼籦桃枝纷入眼,□□笆篻常经目。

    往来曾见吴门道士张溪云,归晚轩中事幽独。

    有时不作山水图,戏拈银毫书此竹。

    王君笔法乃过之,翠筱双钩出林麓。

    耳根但觉风泠泠,比似张生但神速。

    王君写竹能写形,真成标格非冥冥。

    翛然独立太素始,脱略粉墨辞丹青。

    或如金错刀,或如铁钩锁。

    或如折戟沉吴沙,或如碎璧逃秦火。

    或如银幡宝胜之飘飖,或若金节羽衣之婀娜。

    或如沧江风曳之水衣,或如黄河半解不解之冰澌。

    或如白凤尾,或如苍龙漦。

    钱刀剪碎波心月,丹汞炼就炉中雪。

    初疑荆轲图穷见匕首,又惊毛遂颖脱呈锥末。

    天机逞其妙,形状何骈阗。

    后生学子竞观看,但悟书法如针悬。

    唐时亦有萧协律,所至清风起萧瑟。

    眼昏手颤艺转工,一十五叶称绝笔。

    宋时亦有文湖州,画竹人推第一流。

    能令万箨起崖谷,出墙之梢为最优。

    东坡作竹短而积,别试瑰奇在林僻。

    玉堂多暇图一枝,复有小坡能画石。

    前元作者李仲宾,琅玕卓立无纤尘。

    蓟丘家世不易得,父子相传俱绝伦。

    吴兴学士赵公子,飞白之石谁能比。

    水晶宫中春日长,移得蓝枝落窗几。

    后来又有柯丹丘,大叶长梢动冕旒。

    天颜有喜频赐予,晚节衰飒江湖秋。

    诸公画竹工画影,隔帘彷佛潇湘景。

    风景虚无终渺茫,野迥漠漠烟光暝。

    钩勒写形才逼真,宛如高阁图麒麟。

    褒公鄂公毛发动,俨然生面开功臣。

    我欲题诗寄淇澳,瞻彼涟漪散晴绿。

    底为猗猗兴不忘,有斐君子劳心曲。

    我欲鼓枻游潇湘,碧云万顷浮天光。

    美人娟娟隔秋水,欲来不来空断肠。

    我欲从猎誇云梦,万骑纷纭翠蕤送。

    胸中八九吞不辞,文章要比相如重。

    我欲富如千户侯,家居渭川之上游。

    玉版邻人许同吃,始知熊掌非珍羞。

    我欲乘风发长啸,扁舟直过湘妃庙。

    中流鼓瑟声铿锵,和取湖南竹枝调。

    何如曩昔行李游京都,故人为我共作翠竹红梅图。

    原父写梅君画竹,价重已压青珊瑚。

    挂在成均之左庑,交游轩冕观如堵。

    须叟尽作王子猷,六月清风生肺腑。

    天上归来十二年,柴扉草阁荒山田。

    浮花浪蕊纷过眼,此君风节还依然。

    王君王君听我语,我歌长歌君起舞。

    郫筒酤酒满眼酤,与君歌尽幽篁谱。

    或栽长竿横斗高,下拂东海之波涛。

    巨丝一钩连六鳌,任公见之颜色劳。

    或招葳蕤凤凰宿,阴阳各应雌雄六。

    伶伦制律工有馀,一声吹裂昆崙玉。

    或作仙人手中杖,此日携来葛陂上。

    见水犹能化作龙,铮然飞入桃花浪。

    或充奉使手中节,节旄落尽竿难折。

    卧起操持十九年,谁谓虚心却如铁。

    乡来陈者皆此君,与人一生成异勋。

    杀青汗简更殊绝,蝌蚪篆籀皆人文。

    此君由来材不器,用舍行藏随所至。

    愿得岁寒同此心,故托霜毫写君意。

    花溪水接双溪长,与君百里遥相望。

    不如坐君西郊之草堂,胸中一吐千亩强。

    歙坑旧砚椭而苍,鹅溪素练雪色光。

    风情老嫩任君写,无使古人专擅场,吁嗟无使古人专擅场。

  • 学圃斋杂咏五首・其五

    李昱 〔明代〕

    对客蒸壶烂,呼童剪韭频。

    何如郑公俭,不让庾郎贫。

  • 学圃斋杂咏五首・其三

    李昱 〔明代〕

    朽壤虫遍蚀,枯藜蚁倒行。

    姜生黄菌蠢,茄熟紫膨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