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其十五

    薛瑄 〔明代〕

    始终天地在胸中,还似危楼出半空。

    极论每生贤达敬,閒谈尽与俗人同。

    巡行堤柳春摇绿,点检园花晓绽红。

    风景满前皆自得,濡毫又见小诗工。

  • 锦城馆杂题十三首・竹

    薛瑄 〔明代〕

    谁种庭前竹,萧森数十竿。

    高檐晴落翠,虚室昼生寒。

    韵喜风前听,阴宜月下看。

    莫言家在远,长得报平安。

    细叶枝枝翠,娇英朵朵红。

    爱看房有实,不信色为空。

    迎夏葵争发,倾阳意略同。

    因之思汉武,花满近郊浓。

    弱植亭亭立,新枝渐渐开。

    自能承雨露,元不愧尘埃。

    蕊艳抽红锦,阴长落翠苔。

    新诗题满叶,秋意莫先来。

    窗外有奇树,木瓜枝相交。

    幸自少酸味,何由动老饕。

    香气颇幽馥,鸟声恒寂寥。

    莫为相好赠,却恐报琼瑶。

    小圃高棕树,亭亭迥出云。

    近身皮尽古,到顶叶才分。

    性直钟元气,根多托厚坤。

    幸兹无剥削,生意得长存。

    为是根延蔓,因知笋易生。

    破苔锥快利,穿砌角峥嵘。

    箨解龙蛇蜕,梢翻翡翠翎。

    渐应为劲节,行复上青冥。

    栀子湖湘见,重看在锦城。

    花如梅蕊淡,香比木犀清。

    会取风霜实,还添药饵名。

    莫嫌滋味苦,利益似忠诚。

    爱此木犀树,青青长近阶。

    每承朝露重,长引夏风来。

    嘉卉应难得,高人喜剩栽。

    不知归去日,还得见花开。

    圆盆为池底,方石为池铉。

    贮水无多子,涵光亦有焉。

    影随庭下树,云度镜中天。

    好似人心静,森然万象全。

    北山多古柏,此地少为奇。

    并长庭阶下,双承雨露滋。

    贞心惟我共,苦意只天知。

    清影尤宜夏,时来一玩之。

    密密庭前草,纤纤每易生。

    细摇风叶软,微缀露华明。

    生意知无间,乾坤太有情。

    不除思茂叔,心与共欣荣。

    台累层层级,花开种种香。

    雨过苔色净,风动树阴凉。

    高下当虚牖,依稀近小堂。

    读书频对此,潇洒意何长。

    竹径通书室,行来宛转深。

    举头交翠叶,步屣踏清阴。

    旧箨频飘地,新篁乱满林。

    好风凉不断,洒洒涤尘襟。

  • 院中遣兴二首

    薛瑄 〔明代〕

    为客知应久,池塘夏景深。

    圆荷高倚盖,新笋密成林。

    山鸟因时语,阴虫应节吟。

    乾坤知帝力,自许一生心。

    片雨过山城,空阶物意清。

    黄梅拾又落,翠藓踏还生。

    几许催诗景,无端望国情。

    蛮方耕事少,乌府但横经。

  • 酬黄养正韵

    薛瑄 〔明代〕

    翰苑香名乂已闻,蓟门秋晚又逢君。

    孤城木落虫吟月,旅馆风来雁唳云。

    眼底江山期共赋,马头岐路惜重分。

    辽西不久留才子,昭代如今正右文。

  • 永和双山歌

    薛瑄 〔明代〕

    永和四境千万山,双山之势尤㠝岏。

    两峰对峙若天阙,中有一境通人寰。

    南峰突兀半空里,连岫峨峨方并起。

    苍松古木何萧森,朔风搜搅鸣不已。

    北峰形状尤奇瑰,怪石刻镂楼与台。

    上有云屏立霄汉,隔碍星斗回风雷。

    我来登览值冬暮,攀缘石磴到高处。

    沧瀛碣石觉东倾,弱水昆崙在西顾。

    俯瞰累累冈阜多,巨壑无底如盘涡。

    远近幽深杳难测,寒云冷雾纷荡摩。

    因思未辟天与地,澒洞无涯惟水气。

    轻阳一隙渐飘浮,大块无边遂凝滞。

    波涛荡漾成高低,刚为金石柔土泥。

    此山想得阳之极,层峦削出天之西。

    独恨古来壮游者,足迹不到兹山下。

    遂令奇绝委幽穷,无由题品继风雅。

    我才虽非作者流,爱此欲去还夷犹。

    摩娑石壁写长句,千古当与山同留。

  • 秋思二首・其一

    薛瑄 〔明代〕

    秋来何所思?所思在远道。

    洞庭木叶霜,楚泽芙蓉老。

    欲济怀方舟,风波殊浩浩。

    寄言双白鹤,尔来苦不早。

  •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薛瑄 〔明代〕

    乾坤清气产英豪,大隐天津道德高。

    雪月风花閒讽咏,溪云水竹自游遨。

    画前有易心能悟,删后无诗句独谣。

    金薤琳琅垂万世,无穷雅兴自滔滔。

    玄社千年有召封,故应华胄产英雄。

    居共旧业留馀韵,卜洛新居有定踪。

    后学难窥击壤集,先天都属弄丸翁。

    清风百世谁招得,望断嵩高送去鸿。

    三绝空馀赞易编,千年图象竟寥然。

    人豪真自从天挺,羲画原因到已传。

    骨髓著书成大卷,风花遣兴有新篇。

    骊龙颔下明珠在,谁测东溟万丈渊。

    凤在高梧不可招,天津清隐结衡茅。

    小车游处情何适,大笔挥时兴自豪。

    酩酊酒中心恻恻,离披花里思忉忉。

    空馀首尾诗垂世,谁识秋风八月高。

    壮游归到洛阳居,环堵蓬茅得自如。

    外物不知轩冕贵,此心惟觉性天虚。

    环中日月行无息,静里乾坤乐有馀。

    首尾诗成情可见,何须象罔索玄珠。

    六朝全盛太平时,卜筑东都得自怡。

    每与真儒论大道,时从国老和新诗。

    杯倾绿酒宁嫌浅,车碾青芜不厌迟。

    莫道千年清响绝,知音还自有钟期。

    皇极书成识者稀,原从羲画见天机。

    故应消长随时变,一任行藏与世违。

    杨柳堤边风淡荡,梧桐枝上月光辉。

    无边清兴难收拾,毛颖时时听指挥。

    天津桥上听啼鹃,只是当时已惘然。

    妙意都应穷卦画,馀情聊尔托诗篇。

    太和酒味浓还淡,瓮牖蟾光缺复圆。

    曾向行窝看儿戏,不妨歌枕自高眠。

    手探月窟足天根,悟尽羲图造化原。

    嘉遁有窝甘偃蹇,观光无意羡飞骞。

    诗成比赋犹堪咏,道在希夷信莫言。

    胜日良辰留客处,清风满抱酒盈樽。

    盛时京洛足鹓鸾,翁有无名与往还。

    剧论直穷天地外,清吟多在水云间。

    荣枯任物心无系,消长随时我不关。

    自得人间无味乐,好诗留与后来看。

    排风御气复鞭霆,历览无边造化情。

    随分自能安至乐,玩心谁复识高明。

    先天图有年年运,皇极书为世世经。

    首尾诗成多寓兴,调高白雪少人听。

    笑傲林泉乐太平,洛阳谁不爱先生。

    严寒暑雨何曾出,温煖清凉却解行。

    金谷风和吹道服,铜驼雨霁隐车声。

    行窝十二閒游处,父老儿童喜送迎。

    人情物理总分明,七十年来老洛城。

    只向窝中耽至乐,却於身外薄浮荣。

    花红柳绿随时赏,云白山青取次行。

    还复振衣千仞上,都无尘垢半星星。

    嵩山洛水旧神州,结屋天津景物幽。

    脩竹林中灵籁响,梧桐叶上露华流。

    弄丸古意谁人识,戏笔新诗有客求。

    春煖秋凉出游处,无边清兴更悠悠。

    始终天地在胸中,还似危楼出半空。

    极论每生贤达敬,閒谈尽与俗人同。

    巡行堤柳春摇绿,点检园花晓绽红。

    风景满前皆自得,濡毫又见小诗工。

    外臣自昔有由巢,不是山人索价高。

    独向杯中存燮理,每从环内乐逍遥。

    才看园老分斑笋,又见端明送药苗。

    馀事尽从吟咏见,感时怀古兴滔滔。

    共爱先生共卜居,天津水畔是吾庐。

    阴阳燮理三杯酒,皇霸经纶几卷书。

    尽有清风生几席,倍多明月照庭除。

    生平祗是过人处,嬴得双眉日自舒。

    老去吟多首尾诗,赋和比兴尽兼之。

    陶镕物象方知富,漏泄天机始见奇。

    水面生风秋浩浩,天心转月夜迟迟。

    有丸祗向閒中弄,肯借高人试一窥。

    洛阳全盛想当时,春煖秋凉任所之。

    金谷名园花绽锦,铜驼古巷柳垂丝。

    霜林高鸟争归疾,沙浦冥鸿欲下迟。

    万象有情浑自得,诗囊还载小车儿。

    少年应自负雄才,老悟玄机此意灰。

    岁月风光情自得,山云水石兴悠哉。

    一环理窟閒中见,万古天心动处来。

    宝匣瑶琴遗响在,几何人识伯牙怀。

  • 冬至二首

    薛瑄 〔明代〕

    九野苍苍閟太阴,重渊脉脉动天心。

    庖牺易有千年画,康节诗存半夜吟。

    忽向静中闻虩虩,却从无处见森森。

    固知一气何曾息,秪是天根辩古今。

    万古天开只此时,却怜春意正如丝。

    群生已向无中见,一气还从静处移。

    匝地寒风徒凛凛,行天化日渐迟迟。

    吾心欲说知何似,静里仍含未动机。

  • 附录所赠二首・其二

    薛瑄 〔明代〕

    自许孤忠结主知,居官宁肯论安危。

    平反不愧张廷尉,三黜何惭柳士师。

    已向一身中道立,更看千古大名垂。

    到家莫废韦编业,伊洛高踪尚可追。

  • 同张侍御宿院

    薛瑄 〔明代〕

    柏台清绝小窗虚,閒看遥空思有馀。

    明月有光圆又缺,浮云不定卷还舒。

    初晴爽气澄襟冷,入夜清风到面徐。

    莫笑官贫身老大,无名公已悟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