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十一日早问政山房三首 其二

    方回 〔元代〕

    四十里苍翠,中环万屈盘。

    望城藏谷底,觅路上云端。

    笋出一春醉,樵深三伏寒。

    山翁无将相,祇是敬黄冠。

  • 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

    方回 〔元代〕

    我年三十四,鄂汉脱战场。

    四月扁舟东,生汝于建康。

    九载鹤山门,静翁还鹓行。

    实为旧主人,别意殊徊徨。

    尔时京湖阃,开府罗才良。

    吕氏贤父子,欲我高腾骧。

    补以□□爵,江岸司征航。

    既而今左辖,千骑如池阳。

    携我一家往,郡斋代表章。

    汝姊始四岁,同尔归南堂。

    明年辛酉秋,浙漕鹗荐翔。

    道山此大恩,给我鬻爵郎。

    别省第一人,见知梧与杭。

    不学执国柄,似道贪如狼。

    其客福建子,瑩中狼如羊。

    厥子偶不第,乃独憾老方。

    谗之于似道,阴幽弩机张。

    廷试复第一,考官文赵常。

    易置乙科首,尔岂识臭香。

    萧艾压兰蕙,我心亦不忙。

    仕宦天有命,岂由人低昂。

    不意毒愈盛,廖真嬖人仓。

    五百彼何知,四遭白简霜。

    故尝忤林耠,何至嗾郭阊。

    鲁港出师败,虮臣叫九苍。

    数其十可斩,乃先窜炎荒。

    诛之木绵庵,身死国亦亡。

    为相亡人国,自合以命偿。

    匪我快私愤,人欲抽尔肠。

    台谏我不就,出守邻故乡。

    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

    夷齐与箕微,均为识三纲。

    我所领小垒,可容久徜徉。

    亦欲拾之去,群盗纷寇攘。

    勉强不得已,芟恶完善良。

    完国非我责,完郡亦何伤。

    幸保千里民,不为剑戟戕。

    奸鬼伏肘腋,两贼程与黄。

    门生讦座主,婿不顾糟糠。

    妄告无反坐,官吏饱贿赃。

    一朝掷笏绶,仅有书几囊。

    辛巳至庚子,阖门饥欲僵。

    二十年不仕,愚意谁揣量。

    苟生内自愧,一思汗如浆。

    焉得挂海席,万里穷扶桑。

    茅屋荫松菊,槿篱畦芋姜。

    读书粗知道,晦遁攀馀芳。

    诗文亦不俗,千篇垂琳琅。

    今汝往筮仕,已踰四十强。

    萧然乏行李,艰甚谋聚粮。

    此皆我之过,弃官畏祸殃。

    以致儿女辈,无不羸以尪。

    行行燕山下,悠悠易水傍。

    北风无时无,南人少裘裳。

    汝父近八帙,汝母七旬将。

    苟可得一职,归甘泌之洋。

    生理我无策,徒此歌慨慷。

    壮士一大笑,出门青天长。

  • 叹士行

    方回 〔元代〕

    学问何难博,文词亦易工。

    自非知道理,更是长奸雄。

    饰首冠章甫,操心窃大弓。

    金椎发冢辈,张竦与陈崇。

  • 次韵徐赞府蜚英八首 其一

    方回 〔元代〕

    长官行县课农书,耕叟治田贾趁虚。

    上到岭头望应喜,人烟今密旧时疏。

  • 舟行青谿道中入歙十二首 其二

    方回 〔元代〕

    立岸儿童看客过,人烟近处放牛多。

    万株漫自栽桑柘,一缕何曾织绮罗。

  • 仲夏书事十首 其一

    方回 〔元代〕

    园林夏宜晓,叶叶溜晴光。

    此地吾能净,非天独肯凉。

    汲泉看马饮,刬草免蛇藏。

    似亦为形役,终无市井忙。

  • 次韵受益苦雨二首 其二

    方回 〔元代〕

    甘泽关民命,随时不在多。

    滴穿簷下石,烂倒水中荷。

    天有凶荒岁,人无政事科。

    诚心能抚字,乖气转为和。

  • 客况六言五首

    方回 〔元代〕

    狐白裘玉作带,汗血马金为鞭。

    雪发河中老叟,霜天裸体撑船。

    一瓣香陈无己,万首诗陆放翁。

    借问老夫年纪,五屈指姜太公。

    善挥金粗豪杰,痛饮酒真神仙。

    身外别无一物,胸中略有千年。

    辅嗣元不识易,安国未尝传书。

    周官谬释揆岳,□□□□瓜鱼。

    大矣哉十二卦,有义有用随时。

    世故蓍草万变,心事梅花一枝。

  • 猗兰秋思三首

    方回 〔元代〕

    猗兰奕叶晓疏晴,栩栩秋光小蝶轻。

    皂翅绣花三五点,庾郎无句画难成。

    绿叶枝头紫粟丛,素花抽雪细茸茸。

    国香政要枯如腊,旋买离骚置册中。

    老子今年忽不贫,价方玉佩有兰纫。

    一枝半朵悬衣带,肯羡腰间大羽人。

  • 己亥十一月二十一日长至前一旬书

    方回 〔元代〕

    北极地上三十六度出,南极地下三十六度入。

    四海之内居中国,不见南极见北极。

    东生西没一轮日,西没昏黑东生白。

    春分秋分昼夜中,天上地下度数同。

    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日南而北返。

    地上天多日晷长,午月日北而南行。

    四时成岁岁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

    一百八十度有奇,不过一往一来耳。

    或谓四游升降殆不然,所以景祐新书删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