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谏(全)

    东方朔东方朔 〔两汉〕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塊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怨世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怨思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自悲

    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闲兮,心沸热其若汤。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

    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霑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闻南籓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哀命

    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

    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

    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乎休息。

    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

    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

    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乎于悒。

    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谬谏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愿承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以直鍼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讬。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讬。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

    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乎华池。

    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司马迁 〔两汉〕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箜篌谣

    佚名 〔两汉〕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 七言

    东方朔东方朔 〔两汉〕

    折羽翼兮摩苍天。

  • 杂诗七首・其四

    曹植曹植 〔两汉〕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 触龙说赵太后

    刘向刘向 〔两汉〕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 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司马迁 〔两汉〕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 赠从弟・其二

    刘桢刘桢 〔两汉〕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西门行

    两汉乐府 〔两汉〕

    出西门。

    步念之。

    今日不作乐。

    当待何时。

    逮为乐。

    逮为乐。

    当及时。

    何能愁怫郁。

    当复待来兹。

    酿美酒。

    炙肥牛。

    请呼心所欢。

    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游行去去如云除。

    弊车羸马为自储。

    出西门。

    步念之。

    今日不作乐。

    当待何时。

    夫为乐。

    为乐当及时。

    何能坐愁怫郁。

    当复待来兹。

    饮醇酒。

    炙肥牛。

    请呼心所欢。

    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而夜长。

    何不秉烛游。

    自非仙人王子乔。

    计会寿命难与期。

    自非仙人王子乔。

    计会寿命难与期。

    人寿非金石。

    年命安可期。

    贪财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

  • 怨歌行

    班婕妤班婕妤 〔两汉〕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