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44 / 975页 - 朝代
赵挺之〔宋代〕
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石林燕语》卷三),教授登、棣二州。
元丰末通判德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五)。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为集贤校理。
二年,为监察御史。
四年,出通判徐州。
五年,知楚州。
八年,为京东路转运副使(同上书卷三九三、四○二、四二九、四四五、四六七、四八四)。
绍圣四年(一○九七)为礼部、吏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九二、四九三)。
元符元年(一○九八)为中书舍人(同上书卷四九八)。
徽宗朝,拜尚书右仆谢。
大观元年卒(《宋史·徽宗纪》),年六十八。
谥清宪。
《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今录诗三首。
释普度〔宋代〕
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号虚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宁寺,继事东堂院龙溪祖信,后参无得通禅师得法。
理宗淳祐初住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
历住镇江府金山龙游禅寺、潭州鹿苑褒忠禅寺、抚州疏山白云禅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临安府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灵隠景德禅寺,终于径山兴圣万寿禅寺。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
有净伏等编《虚舟普度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元释行端撰《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释普度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员兴宗〔宋代〕
宗(?~一一七○),字显道,自号九华子,仁寿(今属四川)人。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
孝宗初为太学教授。
乾道四年(一一六八),擢校书郎兼国史编修官。
五年,迁著作佐郎。
六年,兼实禄院检讨官,以抗疏言事去职,主管台州崇道馆,卒。
著《九华集》五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五卷,其中诗四卷。
事见本集卷首宋李心传序、附录金山住持印老祭文,《南宋馆阁录》卷七、八。
员兴宗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九华集》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杨时〔宋代〕
(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
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
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
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
乞致仕,提举崇福宫。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
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
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
谥文靖。
有《龟山集》。
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为底本。
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
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卢祖皋〔宋代〕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李壁〔宋代〕
(一一五九~一二二二),字季章,号雁湖,又号石林,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焘子。
以父任入官。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
二年,除秘书省正字。
五年,为校书郎。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兼权礼部郎官。
出知阆州,历知汉州,提点夔路刑狱。
嘉泰三年(一二○三),除秘书少监,权中书舍人,累迁权礼部侍郎。
开禧元年(一二○五)使金贺生辰(《宋史》卷三八《宁宗本纪》),还言兵未可轻动。
二年,为韩侂胄起草出师诏书,进权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侂胄诛,谪居抚州。
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四。
谥文懿。
有《雁湖集》,已佚。
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一《李公神道碑》,《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李壁诗,据《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崔与之〔宋代〕
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今属广东)人。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
历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
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
七年,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
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
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
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理宗即位,提举宫观。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
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辞。
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举洞霄宫。
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清献。
有集传世,系后人所编,存诗一卷。
事见本集诗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陈子经《续通鉴纲目》、陈琏《崔清献公祠堂记》(《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一○),《宋史》卷四○六有传。
崔与之诗,以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据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为底本,校以《岭南遗书·崔清献公集》(简称岭南本)、《两宋名贤小集·菊坡集》(简称菊坡集)。
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宋高宗〔宋代〕
宗赵构(一一○七~一一八七),字德基,徽宗第九子。
初封蜀国公,广平郡王。
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封康王。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使金,得还。
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帝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后建行都于临安,史称南宋。
在位三十六年,建元建炎、绍兴。
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传位于孝宗赵眘,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葬思陵。
谥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著有《翰墨志》一卷,今存。
事见《宋史》卷二四至三二《高宗本纪》。
宋高宗诗,据《宝庆会稽续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