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42 / 975页 - 朝代
洪炎〔宋代〕
(一○六七?~一一三三),字玉父,南昌(今属江西)人。
黄庭坚甥。
哲宗元祐末进士,累官秘书少监。
晚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卒于高宗绍兴三年(生卒年据王兆鹏《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载《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六期)。
炎与兄朋、刍,弟羽,俱以诗文知名,号四洪。
著有《西渡集》,传本以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泾县朱氏惜分阴斋校刊本最为完善。
洪炎诗,以惜分阴斋本(藏江西省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简称丛书本)。
新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张焘〔宋代〕
(一○一三~一○八二),字景元,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清乾隆《濮州志》卷三),奎子。
举进士,通判单州。
历知沂、潍二州,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复提点河东、陕西、京西刑狱。
历任淮南转运使、江淮发运副使、陕西都转运使。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改知瀛州。
神宗时,判太常寺。
熙宁七年(一○七四),知河中府,寻改邓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九)。
晚年提举崇福宫,进通议大夫。
元丰五年卒(《传家集》卷六八《洛中耆英会序》),年七十。
《宋史》卷三三三有传。
今录诗二首。
释道真〔宋代〕
真,俗姓张,出家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三界寺(敦煌遗书斯坦因三一四七)。
十九岁修习《佛名经》(北京图书馆柰字八八)。
后唐长兴五年(九三四)为比丘,编《三界寺藏内经论目录》(敦煌研究院三四五)。
后汉干祐元年(九四八)为三界寺观音院主,重修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北一所古窟。
三年,为沙州释门僧政。
后周显德三年(九五六)始授徒施戒(斯坦因三四七)。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任沙州都僧录(斯坦因四九一五),卒于任。
敦煌遗书保存其书启残件二件,文二篇,诗六首。
今录诗六首。
邓肃〔宋代〕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周弼〔宋代〕
(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
文璞子。
与李龏同庚同里。
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
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
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
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
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
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为《汶阳端平诗隽》四卷。
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
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刘挚〔宋代〕
(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令,徙江陵观察推官。
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
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
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
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
明年,起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一○九一。
拜尚书右仆射。
挚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
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
有《忠肃集》四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
《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
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吴奎〔宋代〕
(一○一一~一○六八),字长文,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据《东都事略》卷七三本传年十七推算)。
皇祐元年(一○四九)举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以太常博士通判陈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七)。
入为右司谏,出知密州。
还判登闻检院。
至和元年(一○五四)加知制诰(同上书卷一七七)。
二年,出知寿州(同上书卷一七九)。
还同判吏部流内铨、知审官院、同知通进银台封駮事。
嘉祐四年(一○五九)为翰林学士(《学士年表》),权知开封府。
七年,迁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寻出知青州。
熙宁元年卒(《宋宰辅编年录》),年五十八。
谥文肃。
事见《彭城集》卷三七《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今录诗五首。
苏迟〔宋代〕
(?~一一五五),小名梁(《苏轼诗集》卷二三《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自注),字伯充,号涌泉先生(《待制集》卷一九《题坡翁书寄邓道士诗》),眉山(今属四川)人。
辙长子。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官登封县丞(《栾城三集》卷四《送迟赴登封丞》)。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直秘阁。
出知高邮军,寻改婺州,遂家于此。
四年,召为中书门下检诸房文字,擢太常少卿。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处州。
三年,召权刑部侍郎,改工部。
五年,提举江州太平观。
十二年,致仕。
二十五年,卒,年八十余。
事见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二○、三四、三七、三八、四八、六八、六九、八四、一四五、一六八,明《金华贤达传》卷四、清《宋史翼》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