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

    叶绍翁〔宋代〕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苏籀〔宋代〕

    (一○九一~?)(生年据《栾城遗言》:“籀年十有四,侍先祖颍昌,首尾九年”推定),字仲滋,眉山(今属四川)人,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

    辙孙、适子。

    以祖荫补陜州仪曹掾,曾入转运使幕。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迪功郎(苏迟《苏仲南(适)墓志铭》)。

    官南剑州添差通判(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七)。

    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以右宣义郎为大宗正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八)。

    十四年,为将作监丞(同上书卷一五一)。

    十九年,以左朝奉大夫为台州添差通判(《嘉定赤城志》卷一○)。

    三十年前后尚在世。

    有《双溪集》十五卷、《栾城遗言》一卷。

    事见集中有关诗文,《敬乡录》卷七、《宋史翼》卷四有传。

     苏籀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双溪集》为底本。

    参校明抄残本(简称明抄本,存一至九卷,藏北京图书馆)、《粤雅堂丛书》所收咸丰元年刊本(简称粤雅堂本)。

    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卫宗武〔宋代〕

    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为朝官,出知常州。

    未几,“自毘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药庄诗集序》)。

    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

    有《秋声集》,都为退居后所作,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其中诗四卷。

    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

    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李涛〔宋代〕

    (八九八~九六一),字信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随父避祸居湖南。

    后唐明宗天成初进士。

    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刑部、户部尚书,封莒国公。

    入宋,拜兵部尚书。

    太祖建隆二年卒,年六十四。

    《宋史》卷二六二有传。

    今录诗八首。

    冯山〔宋代〕

    (?~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献能,安岳(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两宋名贤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

    神宗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

    九年(一○七六),邓绾荐为台官,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

    哲宗元祐间,范祖禹荐于朝。

    绍圣元年卒(《安岳集》刘光祖序),官终祠部郎中,追赠太师。

    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

    事见《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冯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安岳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冯安岳集》(简称宜秋馆本)、清汪文柏跋清钞本《安岳冯公太师文集》(简称清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安岳吟稿》(简称小集)。

    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邓牧〔宋代〕

    (一二四七~一三○六),字牧心,自号三教外人,人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薄于名利,遍游方外。

    元成宗元贞二年(一二九六),至山阴陶山书院。

    大德三年(一二九九),归余杭洞霄宫,沈介石为营白鹿山房。

    与谢翱、叶林等友善。

    十年卒,年六十。

    著有《洞霄图志》、《伯牙琴》。

    《洞霄图志》卷五《人物门》续编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金君卿〔宋代〕

    卿,字正叔,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

    仁宗庆历间进士(清光绪《江西通志》卷四九、《金氏文集》富临序)。

    历知临川,江西转运判官、权江西提刑,入为度支郎中(《江西通志》卷八七)。

    嘉祐末官广东转运使。

    神宗熙宁尚在世,曾受朝廷奖谕(《蒙诏奖谕寄呈王介甫相公》)。

    哲宗元祐间,临川江明仲搜求遗稿,编成《金氏文集》十五卷。

    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二卷。

     金君卿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参校近人李之鼎辑《宋人集·金氏文集》(简称李本)、清劳氏丹铅精舍钞本(简称劳本,藏上海图书馆)。

    另辑得集外诗三首,附于卷末。

    李处权〔宋代〕

    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

    淑曾孙。

    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

    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

    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

    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

    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

    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赵彦端〔宋代〕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仲殊〔宋代〕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