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嵎〔宋代〕

    (一二一二~?),字宾日,小名峡,小字仲止,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五(《宝祐四年登科录》)。

    官长溪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六《职官志》)。

    有《云泉诗》。

     薛嵎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

    编为一卷。

    曹清〔宋代〕

    字立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曾知彭泽县(清康熙《九华山志》卷九)。

    吕渭老〔宋代〕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王铚〔宋代〕

    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尝从欧阳修学。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

    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

    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

    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

    《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

    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

    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释智圆〔宋代〕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方蒙仲〔宋代〕

    仲(一二一四~一二六一),名澄孙,以字行,号乌山,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寄居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

    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二),调邵武军教授。

    历通判泉州,召为秘书丞。

    不附贾似道,景定初出知邵武军(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

    二年卒,年四十八。

    有《?锦小稿》,已佚。

    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六《方秘书蒙仲墓志铭》、《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

     方蒙仲诗,据《永乐大典》、《诗渊》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释重显〔宋代〕

    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

    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

    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学五年。

    真宗天禧中至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

    《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

    《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刘黻〔宋代〕

    (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声伯(一作升伯),号质翁,学者称蒙川先生,乐清(今属浙江)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学,时年三十四。

    时太学生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军安置,丁贬还太学。

    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以对策忤贾似道,授昭庆军节度掌书记。

    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为秘书正字。

    三年,迁校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除监察御史。

    六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七年,召权刑部侍郎(《宝庆四明志》卷一)。

    累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

    恭帝德祐初随二王入广。

    二年(一二七六),拜参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行至罗浮病卒。

    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应奎收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先生遗稿》四卷。

    事见本集卷首《朝阳阁记》,《宋史》卷四○五有传。

     刘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川遗稿》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南京图书馆)等。

    洪刍〔宋代〕

    字驹父,南昌(今属江西)人。

    与兄朋,弟炎、羽并称“四洪”。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

    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党籍,贬谪闽南。

    五年,复宣德郎。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官谏议大夫(清《江西通志》卷一三四)。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坐事长流沙门岛(《玉照杂志》卷四),卒于贬所。

    有《老圃集》一卷及《豫章职方乘》、《后乘》等(《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卷二○),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老圃集》二卷,光绪二年朱氏惜分阴斋校刊本辑有补遗。

     洪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鲍廷博批校清抄本(简称鲍校本,藏山东省图书馆),洪汝奎《晦木斋丛书》辑朱氏惜分阴斋本(简称朱本,藏江西省图书馆)。

    集外诗部分,重行搜辑,编为第三卷。

    潘大临〔宋代〕

    临,字君孚(《浮沚集·雨中有怀》),一字邠老,黄州(今属湖北)人。

    家贫未仕,苏轼、张耒谪黄州时,多有交往。

    入江西诗派,与江西派诗人多有唱和。

    徽宗大观间客死蕲春,年未五十。

    有《柯山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潘邠老小集》一卷。

    事见《张右史文集》卷五一《潘大临文集序》。

    ?潘大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另从《诗话总龟》、《苕溪渔隠丛话》等书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