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30 / 975页 - 朝代
邢居实〔宋代〕
实(一○六八~一○八七),字惇(或作敦)夫,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恕子。
与苏轼、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为忘年交(《浮溪集》卷一七《呻吟集序》)。
哲宗元祐二年卒,年仅二十岁。
有《呻吟集》,已佚。
事见《嵩山文集》卷一九《邢惇夫墓表》、《宋史》卷四七一《邢恕传》。
今录诗十二首。
曲端〔宋代〕
(?~一一三一),字正甫,一字师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
高宗建炎初,渭州经略使席贡用为统制,屯泾州。
多次击败金兵。
二年(一一二八),知延安府。
三年,迁康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并由川陕京西诸略安抚使张浚拜为威武大将军,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知渭州。
后为张浚所忌,诬以谋反,绍兴元年死于恭州狱中。
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七引《林泉野记》,《宋史》卷三六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释宗杲〔宋代〕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敖陶孙〔宋代〕
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
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昆山。
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
历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
理宗即位,奉祠归乡。
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
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
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
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为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沈与求〔宋代〕
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德清(今属浙江)人。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补归安尉,累迁通判明州。
高宗召对,除监察御史。
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议迁都事,出知台州。
召还,再除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
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未几奉祠。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起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召除参知政事。
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
七年,随高宗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
谥忠敏。
著有《龟谿集》十二卷。
《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沈与求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明刊《沈忠敏公龟谿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萧立之〔宋代〕
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
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
宋亡归隠。
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
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
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宋慈〔宋代〕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南宋法医学家。
著有《洗冤集录》五卷,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广传国内外,对于法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因而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连文凤〔宋代〕
凤(一二四○~?)(生年据本集卷上《庚子立春》“又逢庚子岁,老景对韶华”推定),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福建福州)人。
度宗咸淳间入太学(本集卷下《学鲁斋记》),似曾出仕。
宋亡,流徙江湖,与遗民故老结交。
曾应月泉吟社征诗,品题为第一,署名罗公福。
有《百正丙子稿》,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百正集》三卷(其中诗二卷)。
事见《月泉吟社诗》、《元诗选》癸集甲。
连文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影印《诗渊》中所录诗。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范纯仁〔宋代〕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1027年6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孙复学习。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宋徽宗立后,官复观文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建中靖国年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宣。著有《范忠宣公集》。
范祖禹〔宋代〕
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作淳夫、纯父),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
初仕资州龙水令(本集《送七主簿赴龙水》),后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居洛阳十二年(本集,初到玉堂)诗》。
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秘书省正字。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迁著作郎兼侍讲。
四年,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
六年,拜翰林学士,因叔百禄在中书,改侍讲学士。
八年,因反对章惇入相,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陜州。
后以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又徙宾州、化州。
元符个元年卒,年五十八。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追复龙图阁学士,宁宗时谥正献。
有《唐鉴》二十四卷、《帝学》八卷,及《范太史集》五十五卷等。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九、《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范祖禹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新辑集外诗句,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