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司马光〔宋代〕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吕本中〔宋代〕

    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

    幼以荫授承务郎。

    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

    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

    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

    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

    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

    卒,谥文清。

    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

    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

    《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焴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

    刘敞

    刘敞〔宋代〕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文天祥

    文天祥〔宋代〕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郭祥正〔宋代〕

    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

    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为德化尉。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

    六年,为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为桐城令。

    后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

    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后,通判汀州。

    五年,摄守漳州。

    七年,因事勒停。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

    四年,致仕。

    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

    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为“真太白后身”。

    有《青山集》三十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祥正诗,以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南宋初刊本为底本。

    校以清道光刊本(简称道光本),参校清影印宋抄本(简称影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傅增湘校道光本(简称傅校本)等。

    《四库全书》尚有《青山续集》七卷,其中卷一、卷二诗均见《青山集》,卷三至卷七诗均见孔平仲《朝散集》,故不录。

    另从道光本及《无为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一卷。

    刘攽〔宋代〕

    (一○二三~一○八九),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

    神宗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

    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为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反对青苗法,贬泰州通判。

    迁知曹州,为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

    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

    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

    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

    元祐四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三),年六十七。

    刘攽精邃经学、史学,《宋史》本传称著书百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作六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辑为《彭城集》四十卷(其中诗十六卷)。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聚珍版,聚珍版原书卷一一、一六有残缺)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七卷。

    宋祁

    宋祁〔宋代〕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释居简〔宋代〕

    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

    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

    历住台之般若报恩。

    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

    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

    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

    《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

    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苏辙

    苏辙〔宋代〕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范成大

    范成大〔宋代〕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