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28 / 975页 - 朝代
释道潜〔宋代〕
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
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
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
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
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
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
崇宁末归老江湖。
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赵汝𬭼〔宋代〕
?(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
太宗八世孙。
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
历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历《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
移广南东路转运使。
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
六年卒,年七十五。
有《野谷集》。
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流谦〔宋代〕
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
良臣子。
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
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
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出通判潼州府。
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
遗著由子廉矩编次为《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八卷(其中诗八卷)。
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矩《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为底本。
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释清远〔宋代〕
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
俗姓李。
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
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
后隠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
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
逾年,以疾辞,归隠蒋山之东堂。
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
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
事见《筠谿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清远诗,以《古尊宿语录》卷三○中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同书卷三四中的《颂古》编为第二卷,同书卷三一语录中散见各处者及见于他书者辑为第三卷。
吴则礼〔宋代〕
吴则礼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沈遘〔宋代〕
(一○二八~一○六七),字文通,钱唐(今浙江杭州)人。
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
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召为集贤校理,权三司度支判官。
擢修起居注,改右正言,知制诰。
出知越州、杭州。
英宗即位,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因母丧离职,服未竟而卒,年四十。
遘与从叔括、弟辽,合称沈氏三先生。
有《西溪文集》十卷。
事见《临川文集》卷九三《内翰沈氏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遘诗,以明复宋本《沈氏三先生集·西溪文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为底本。
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清康熙戊戌吴允嘉校刻、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简称浙局本)。
另从《纬略》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汪莘〔宋代〕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李光〔宋代〕
(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虞东南)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
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
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
三年,知宣州。
改知临安府。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
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
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
八年,拜参知政事。
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
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
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
孝宗即位,赐谥庄简。
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
《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