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27 / 975页 - 朝代
舒亶〔宋代〕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史达祖〔宋代〕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胡宿〔宋代〕
胡宿(九九五~一○六七),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欧阳澈〔宋代〕
欧阳澈,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字德明,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少年时即喜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应诏上疏,奏论朝廷弊政三十余事,陈安边御敌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阙上书,力诋和议。建炎元年八月,与陈东同时被杀,年三十一 (《宋史》本传作年三十七,误)。绍兴间,追赠秘阁修撰。
华镇〔宋代〕
(一○五一~?),字安仁,号云溪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高邮尉。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监温州永嘉盐场。
七年,为道州司法参军。
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海门。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知新安。
政和初知漳州,官终朝奉大夫。
有《云溪居士集》一百卷及《扬子法言训解》等,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云溪居士集》三十卷,其中诗十二卷。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附录其子初成进书表、行状,《宝庆会稽续志》卷五有传。
?华镇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邵二云及沈氏鸣野山房抄本(简称鸣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翰林本,藏北京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等。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冯时行〔宋代〕
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棱县。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
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
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
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
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
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为《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为诗。
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为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
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卷四。
陈舜俞〔宋代〕
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
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
熙宁八年,卒。
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
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