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玑〔宋代〕

    (一一六二~一二一四),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诗学唐人,与同时赵师秀、翁卷、徐照合称永嘉四灵。

    以荫入仕,历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县丞。

    移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

    宁宗嘉定七年卒,年五十三。

    有《二薇亭诗集》。

    事见《水心文集》卷二一《徐文渊墓志铭》。

     徐玑诗,以民国南陵徐乃昌影宋刻《永嘉四灵诗》丁集编为第一卷,清顾修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简称顾本)多出影宋本之诗编为第二卷。

    校以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简称明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师范〔宋代〕

    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鉴,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

    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

    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

    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

    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

    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岩瑞。

    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

    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

    三年复还灵隠。

    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

    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

    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岩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为首座。

    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

    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

    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

    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

    淳祐九年卒。

    为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

    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鉴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赞等编为三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高翥〔宋代〕

    (一一七○~一二四一),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

    幼习科举,应试不第弃去,以教授为业。

    因慕禽鸟信天缘习性,名其居处为信天巢,与诗友唱酬为乐。

    晚年居西湖,理宗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

    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

    《南宋六十家小集》中收有《菊涧小集》一卷,《中兴群公吟稿》中收其诗二卷。

    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为《信天巢遗稿》。

    事见《信天巢遗稿》卷首高士奇序。

     高翥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菊涧小集》为底本,第二卷以顾氏读画斋刊《中兴群公吟稿》(剔除《菊涧小集》中已收诗)为底本。

    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信天巢遗稿》(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刘学箕〔宋代〕

    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子翚孙,珌子。

    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

    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

    著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为《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

    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

    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为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

    未详《小集》据何辑入。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为第二卷。

    周必大〔宋代〕

    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

    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

    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

    三十年,召为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合门事,奉祠。

    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

    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

    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七年,除参知政事。

    九年,除知枢密院事。

    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

    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

    未几,为韩侂胄指为伪学罪首。

    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

    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谥文忠。

    生平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

    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

    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

    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

    编为十四卷。

    胡仲弓〔宋代〕

    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

    仲参兄。

    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

    继为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

    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

    有《苇航漫游稿》,已佚。

    《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

    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为《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第五卷。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钱时〔宋代〕

    (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

    早年从杨简学,为朱熹所重。

    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

    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

    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

    淳祐四年卒,年七十。

    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

    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

    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

    编为二卷。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苏过〔宋代〕

    (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轼第三子。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曾应礼部试,未第。

    绍圣元年(一○九四),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

    元符三年(一一○○),随父北归。

    轼卒后,依叔父辙居颍昌。

    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监太原税。

    五年,知郾城。

    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

    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据《宋史》本传,他书著录均为十卷),已佚。

    清乾隆时人吴长元得旧钞残本,并从他书纂辑,厘为六卷,其中诗三卷。

    事见《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过诗,以《知不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武进赵氏刊本(简称赵本),清旧抄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卷。

    唐庚〔宋代〕

    (一○七一~一一二一),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调利州司法参军。

    历知阆中县、绵州(同上书卷七)。

    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张商英荐其才,四年(一一一○),除京畿路提举常平(《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一)。

    商英罢相,坐贬惠州。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宋刻本《唐先生文集》卷六《黎民权厝铭》),复官承议郎,还京,提举上清太平宫。

    宣和三年归蜀,道卒,年五十一。

    庚诗文精密工致,有小东坡之称(《文献通志》卷二三七引李壁语)。

    卒后次年,其弟庾编遗文为集,卷数不详,已佚。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惠州州学主管郑康佐集当时流传的《寓公集》及闽本、蜀本诗文,编刻《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十卷(本集郑康佐跋),后世多种抄本、刻本均祖出此本。

    又有《唐子西文录》一卷。

    事见《眉山唐先生文集》卷首吕荣义撰《序》,《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唐庚诗,以宋刻《唐先生文集》二十卷(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参校明嘉靖任佃刻《唐先生集》七卷(简称任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雍正汪亮采南陔草堂活字印本《唐眉山集》二十四卷(简称汪本,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唐子西集》二十四卷(称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张道洽〔宋代〕

    洽(一二○五~一二六八),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

    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

    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

    五年卒,年六十四。

    有《实斋花诗》四卷(《千顷堂书目》),已佚。

    清吴允嘉抄《南宋群贤小集》中存《梅花诗》一卷。

    事见《桐江集》卷一《张泽民诗集序》、《瀛奎律髓》卷二○。

     张道洽诗,据《瀛奎律髓》卷二○及《宋百家诗存》等书所录,去其重复,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