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宋代〕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胡寅〔宋代〕

    (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安国子。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

    汴京陷,弃官归。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为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

    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复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

    出知永州、邵州、严州。

    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

    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

    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

    桧死,诏自便,寻复旧官。

    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

    有《斐然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

    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

    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姜特立〔宋代〕

    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

    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

    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为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

    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

    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

    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

    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

    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

    八十岁时尚存世。

    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

    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

    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复灞桥风雪间思也。

    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鸡肋,不忍弃也。

    故录之,名曰《续稿》。

    曹彦约

    曹彦约〔宋代〕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陈人杰

    陈人杰〔宋代〕

    陈人杰(1218-1243),一作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南宋词人,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享年仅26岁。他现存词作31首,全用《沁园春》调,这是两宋词史上罕见的用调方式。

    张栻

    张栻〔宋代〕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郭印〔宋代〕

    字不详,史籍无传。

    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

    二十岁入太学肄业。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

    历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

    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

    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

    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

    所著《云溪集》,不见宋人著录,且于明代失传。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杨无咎

    杨无咎〔宋代〕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陶弼〔宋代〕

    陶弼(1015—1078)宋代诗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周敦颐

    周敦颐〔宋代〕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