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作者
14 / 975页 - 朝代
张嵲〔宋代〕
(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七年,迁校书郎、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
八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
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
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
起知衢州。
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复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
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为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
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释怀深〔宋代〕
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
年十四祝髪受戒。
公四年,访道方外。
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
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
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
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
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
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
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
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宋徽宗〔宋代〕
宗赵佶(一○八二~一一三五),神宗第十一子。
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
绍圣三年(一○九六),封端王。
元符三年(一一○○),即皇帝位,改元建中靖国。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二月,金兵攻宋,禅位皇太子,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
在位二十六年,建元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父子俱为金人所虏北行。
高宗绍兴五年,卒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一带),年五十四。
七年,凶问至江南,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赵佶书画俱有功力,著作大多已散佚,传世仅有《宣和御制宫词》三卷等。
事见《宋史》卷一九至二二《徽宗纪》。
宋徽宗诗,以宋刻《四家宫词》本《宣和御制宫词》(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明毛晋绿君亭刊《二家宫词》本(简称绿君亭本),编为三卷。
有为前人疑为他人所作者,在诗末加按;重见他集者,入存目备考。
《道藏》本宋张商英《金录斋三洞赞咏仪》所收道词,以《玉音法事》所载校补,编为第四卷。
他书辑获之诗,编为第五卷。
王镃〔宋代〕
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
宋末官金溪尉。
宋亡,遁迹为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颜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
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为《月洞吟》一卷。
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为《月洞诗集》二卷。
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吴文英〔宋代〕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尹洙〔宋代〕
尹洙(1001~1047年),字师鲁,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散文家。天圣二年,考中进士,授正平主簿,迁河南户曹,选为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交好范仲淹,累贬经略判官。后期,迁右司谏、渭州知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因事再贬均州酒税。庆历七年,去世,私谥河南先生。提倡古文运动,著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等传于世。
葛绍体〔宋代〕
体,字元承,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黄岩(今属浙江)。
早年师事叶适(《水心文集》卷六《送葛元承》)。
仕历不详,据集中作品观察,曾在嘉兴等地做过地方官,亦曾寓居临安。
有《东山诗文选》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东山诗选》二卷。
事见《郡斋读书志》附志卷五下、《澉水志》卷下。
葛绍体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