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茂卿还无锡二首

    张元凯 〔明代〕

    玉露金茎未易攀,西风斜日送君还。

    潞河杨柳今摇落,愁杀江南庾子山。

    秋风落叶满城头,才子思家倦远游。

    明月放歌何处好,芙蓉湖上一扁舟。

  • 中秋初度有感二首乙亥・其一

    张元凯 〔明代〕

    华月升高檐,广除步靡靡。

    百年几何时,繁忧徒萃止。

    结发事远游,轨路多荆枳。

    九折悲覆车,皇皇旋旧里。

    犹存临邛壁,欲探于陵里。

    苦竹善钩衣,扁石恒碍履。

    雀角穿我巢,谷风漂我垒。

    哀哀慈母傍,怨慕羞称子。

    脱粟尚弗充,何言甘与旨。

    值此劬劳辰,乃惊犬马齿。

    四十无闻焉,云何不遄死。

  • 杂诗二十首・其二十

    张元凯 〔明代〕

    冥鹄耻淹栖,良驷喜超轶。

    出门聊顾盼,岁月真如失。

    春阳丽其晖,秋霜凄以瑟。

    俯仰二十年,浮沈如一日。

    贞士黄口谗,淑女蛾眉嫉。

    甫动季鹰思,再被展禽黜。

    苔绣芙蓉匣,雀罗蓬蒿室。

    所有金仆姑,已换银不律。

  • 陋室铭

    刘禹锡刘禹锡 〔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中庸

    孔伋孔伋 〔先秦〕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颂古一百则 其八五

    释正觉 〔宋代〕

    孤迥迥,圆陀陀,眼力尽处高峩峩。

    月落潭空夜色重,云收山瘦秋容多。

    八封位正,五行气和,身先在里见来么。

    南阳父子兮却似知有,西竺佛祖兮无如奈何。

  •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苏轼 〔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出师表 / 前出师表

    诸葛亮诸葛亮 〔两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太湖秋晚

    章甫 〔宋代〕

    处处橙黄橘绿,家家莼菜鲈鱼。

    昨夜秋风又起,扁舟谁赋归欤。

  • 从军行七首 四

    王昌龄王昌龄 〔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