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名句
36 / 43页 - 类型
- 作者
- 朝代
- 形式
-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 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赵汝愚《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 宝月圆时多异气。 米芾《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王令《暑旱苦热》
-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 记得旧时,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贺铸《杵声齐・砧面莹》
-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李邴《汉宫春・梅》
-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 李好古2《谒金门・花过雨》
-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张炎《解连环・孤雁》
-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蒋捷《声声慢・秋声》
- 吴宫十里吹笙路,桃李都羞靓。 吴文英《探芳信・暖风定》
-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欧阳修《晚泊岳阳》
-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 史达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 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姜夔《钓雪亭》
-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 丝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 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
-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谢枋得《蚕妇吟》
-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 李清臣《谒金门・杨花落》
-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