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
出自宋代苏轼的《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难得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之地。斜风渺渺,细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留。
且莫伤怀,在我的想象中,你驾着飞车穿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飞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
⑵王胜之:即王益柔(1015—1086),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千古“句:是说金陵古城是许多帝王的都城。相传汉末刘备使诸葛亮至金陵,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蟠,或作“盘”。
从:与、跟。古时有数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兴亡处”之喻。
“江南”句:因王益柔为官清廉,有声望,所以说“留公住”。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骖(cān):指在车两侧驾御。驭(yù):指在车中驾御。因王益柔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
白鹭:即白鹭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门外,被秦淮河与长江围着。
创作背景
此词题序云:“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可见,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奉诏调往汝州。八月,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中,经过金陵,恰逢江宁知府王胜之调任,因作此词送别。
赏析
此词开头概要地叙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百,是古代许多帝王看中的都城。接着着重描绘金陵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过拍两句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品德高洁。最后以戏谑的语言、度灵的笔意说明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其用意是宽慰王胜之。
在这首词中,词人送别酬唱的生活实景以及情感体验成为词作着力表现的主题。词人个体的生活体验进入词作表现的领域。与此同时,景感在词作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作用明显弱化。一方面,词中的景致不再是晏词中泛化、类型化的水乡风感,而是词人身之所历、眼之所见的现实的风景;另一方面,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景感不再是作品中的主导性部分,而是人感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带有鲜明的人感活动的印记和影响。
从苏轼开始的以词作抒写主体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及情感体验的创作方向,为后世众多的词人继承和沿袭。随着创作的不断丰富,词作中也融入了更复杂、多元的情感内涵。其中最集中、最响亮的声音是对功名的否定和对沉溺于功名之中的生存方式的反思,如“功名薄似风前絮”“守定微官真个错”“世上功名翻覆手”“名利场中空扰扰”等,便属此类歌咏。其次,与薄宦功名相伴而来的是对羁旅之愁和思家之念的倾诉,以及亲友离别的悲伤,如“征尘万里伤怀抱”“故园凝望空流泪”“那堪送客江头路”“忆昔故人为侣伴,而今怎奈成疏间”等,便属这类情怀的抒发。此外,归隐之愿的表达亦屡屡见诸笔端,如“从今莫负云山约”“此身甘被烟霞锢”“林泉况味终须好” 等。
苏轼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司马光《孙权劝学》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马光《孙权劝学》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全文》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全文》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全文》
-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全文》
-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全文》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