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封建部・卷一

○叙封建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

《史记》曰: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於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太公於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

又曰:高祖定天下,田横犹居海岛,帝喻之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

又曰: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

又曰:邹忌以鼓瑟见齐威王,王悦之,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髡有愚志,愿陈诸前。"髡说毕即出,至门而语其仆曰:"是人者,吾说之微言,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必封不久矣。"

《汉书》曰:李广与望气王朔语:"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校尉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人后,然终无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耶!"朔曰:"将军自念,岂有所恨者乎?"广曰:"吾为陇西太守,羌尝反,吾诱降八百馀人,诈而同坑。"曰:"祸莫大於杀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也。"

《东观汉记》曰:上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馀各有差。博士丁恭等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於雷。"上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封功臣地而灭也。"

又曰:冯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任事精勤,遂见亲识,由是使典诸侯封事。

《百官表注记》曰:王者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周兴,隆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亲亲建国,则周公宅鲁,康叔启卫。贤贤表德,则太公封齐。九命既赐,用征诸侯。鲁以周公之故,郊祭昊天,车服有裕。季世陵迟,僣施无度,强弱相吞,旧制不复循也。

《禹贡》徐州土五色,王者取五色土以为社;封四方诸侯,各割其方色土与之;皆苴以白茅,皆假铜虎、竹使、符第五。夫为诸侯始受封之。各有菜地,百里之诸侯以四十里为采地,七十里之诸侯以三十里为菜地,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为菜地。其后子孙虽有黜地,而菜地世世不黜。

《汉杂事》曰:天子太社,以五色土为坛;封诸侯者,取其土;苴以白茅授之,各以所封方之色,以立社於其国,故谓之受茅土。汉兴,唯皇子封为王者得茅土,其他臣以户赋租入为节,不受茅土,不立社。

王隐《晋书》曰:元康初,杨骏辅政,封赏过度,石崇与散骑常侍蜀郡何举共为驳议,以为陛下圣德光被,皇灵启祚,正位宣化,万国归心,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於班爵行赏,优於太始。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燕录》曰:苻定、苻绍等降,慕容垂下书封绍等为侯,以酬秦王之惠,且拟三恪。

《吴越春秋》曰:吴王闻勾践尽心自守,增之以封。越王乃使大夫种赍葛布十万、甘蜜九欓、文笥七枚、狐皮五双以报增封之礼。

《韩子》曰:穰侯越韩魏而东攻齐五年,秦不益一尺之地,乃成其陶邑之封。应侯以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皆应、穰之类也。故胜战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

《说苑》曰:郑桓公东会封於郑,舍於宋东之逆旅。逆旅之叟从外来,曰:"客将焉之?"曰:"会封於郑。"逆旅之叟曰:"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也。今客之寝安,殆非会封者也。"郑桓公闻之,援辔自驾,其仆接术而载之。

《袁子》曰:今有卿相之才,居三公之位,循其治政,以宁国家,未必封侯也。今军政之法,斩一牙门将者封侯。夫斩一将之功,孰与安宁天下者?安宁天下者不爵,斩一将之功者封侯,失赏之意也。

又曰:《春秋》郑庄公封母弟於京,祭仲曰:"都城过制,国之害也。"其后卒相攻伐,国内大乱。故过度则有强臣之祸,鄙小则有微弱之忧。秦以列国之势而并天下,自以由诸侯而起之也,於是去五等之爵而致郡县,虽有亲子、母弟,皆为匹夫。及其政衰,夫一呼而天下去。及至汉家,见亡秦以孤特亡也,於是大封子弟,或连城数十,廓地千里,自关已东,皆为王国。力多而权重,故亦有七国之难。

《白虎通》曰: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故列土分疆,非为诸侯;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封诸侯以夏何?阳气盛养,故以封诸侯,盛养贤也。立人君阳德之盛者也。

又曰:受命之王,致太平之君,美群臣上下之功,故尽封之。及中兴征伐,大功皆封,所以褒大功也。盛德之士亦封之,所以尊有德。封者必试之,为附庸三年有功,因而封之五十里。凡士有功者,亦为附庸,附世其位。大夫有功,成封五十里,卿封七十里,公成封百里。

又曰:公居百里,侯居七十里何?封示之优贤义,欲褒尊而上之。何以知殷家侯不过七十里?曰土有三等: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公、卿、大夫者何谓也?内爵称也。为爵称公、卿、大夫何?爵者,量其职,尽其才。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卿之为言,章也,善明也。大夫之为言,大扶,扶进人也。

王充《论衡》曰:尧、舜之人,可比屋而封。桀、纣之人,可比屋而诛。

曹植《迁都赋》曰: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邱,改邑浚仪,而末将適於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

○爵

《易·中孚卦》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曰:齐庄公为勇爵。(设爵位以命勇士。)殖绰、郭最欲与焉。州绰曰:"东闾之役,臣左骖迫还於门中,识其枚数。(识门枚数。)其可与乎?"公曰:"子为晋君也。"对曰:"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之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言尝射得之也。)

《白虎通》曰:爵五等者,法五行。或三等者,法三光。或法三,或法五何?质者据天,故象三光;文者据地,故法五行。

《礼含文嘉》曰:殷爵三等,周爵五等,各有宜也。

《王制》曰:五者之制,爵禄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乎。此据周也。所以名之为公、侯何?公者,公正无私之意。侯者,侯顺逆故也。

《孝经援神契》曰:二王之后称公,大国侯皆千乘,象雷百里,所润云雨同。

《史记》曰: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白起为上将军,奇兵绝赵军后。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救之。

又曰:秦始皇四年,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汉书》曰:惠帝元年,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应劭曰:一级直钱二千,凡为六万。若今赎入三千匹强矣。晋灼汉武帝一级七十万。《始皇本纪》入粟千斛拜爵一级。时制各异者也。)赐民爵,户一级。六年,令民得买爵。

又曰:卫青比年击胡,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有司请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列罪,请置赏官,名曰武功爵也。

又曰:宣帝五凤四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设长平仓,以给北边,省转漕,爵关内侯。

袁山松《后汉书》曰:建宁二年,爵乳母赵尧为平民君。

《魏书》曰:太祖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十五级,与旧例侯凡六等。

《魏氏春秋》曰:黄初三年,帝欲封太后母,尚书陈群奏曰:"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妇人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帝曰是也。

《晋书》曰:长乐冯恢,父为弘农太守,爱少子淑,欲以爵传之。恢父终,服阕,乃还乡里,结草为庐,阳瘖不能言,淑得袭爵。恢始仕。

《管子》曰:爵不尊,禄不重者,不与图难犯危,以其道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轩冕,足以著贵贱,不求其美;设爵禄,足以守其服,不求其观;使君子食於道,小人食於力。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大,人爵也。天爵以德,人爵以禄。古之人修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

《商君书》曰:明王之所贵唯爵,其赏不荣,则民急;其列不显,则民不事;爵易得也,则民不贵。

《淮南子》曰:爵禄者,人臣之衔辔。

《说苑》曰: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从文公。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舟之侨曰:"君子为赋,小人请陈其辞,辞曰:有龙矫矫,顿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蛇宁其处。"公亻矍然曰:"子欲爵也,请待旦日之朝。子欲禄耶,请今命廪人。"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遂退,终身诵《甫田》之诗。

《风俗通》曰:汉武帝讳彻,改曰通侯,或曰列侯。秦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通侯,言其功大,通於王室。列者,言其功德列著,乃飨爵也。

王粲《爵论》曰:爵自一级,转登十级而为列侯;譬犹秩自百石,转迁而至公也。而近世赏人,皆不由等级从,无爵封,无列侯。原其所以,爵废故也。《司马法》曰:"赏不逾时,欲民速观为善之利也。"近世爵废,人有小功,无以赏也,乃积累焉,颁事足乃封侯,非所以速为而及时也。上观古比高祖功臣,及白起、卫鞅,皆稍赐爵,为五大夫、客卿、庶长,以至於侯,非一顿而封也。夫稍稍赐爵,与功大小相称而俱登,既得其义,且侯次有绪,使慕进者逐之不倦矣。

○异姓王封

《汉书》曰: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於灭亡。张耳以知全,至子亦失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泽流支庶,有以矣夫。(以其不用诈力也。)

《汉书》曰:张耳,大梁人也。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为请决,嫁之。女家厚奉给耳,耳故致千里客,宦为外黄令。商祖为布衣时,尝从耳游。秦灭魏,故购求耳千金。耳变姓名,之陈,为里监门。后项羽秦亦闻耳贤,乃分赵立耳为常山王。田荣袭耳,耳败走汉。汉二年,遣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四年夏,立耳为赵王。耳薨,子敖嗣为王。

又曰:韩信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夸诈多变,反覆之国,南边楚,不为假王以填(镇也。)之,其势不定。今权轻,不足以安之,臣请自立为假王。"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而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从后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寤,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遣张良立信为齐王,徵其兵使击楚。

又曰:彭越,字仲,昌邑人也。常渔钜野泽中,为盗。陈胜起岁馀,泽间少年相聚百馀人,往从越,请仲为长。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馀人。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越助之。昌邑未下,沛公引兵西。越亦将其众居钜野泽中。项籍入关,王诸侯,还归,越众万馀人无所属。齐王田荣叛项王,汉乃使人赐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大破楚军。汉二年,拜越为魏相国,将兵略定梁地。汉王之败彭城解而西也,越皆亡其所下城,独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亡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今取睢阳以北至穀城,皆许以王彭越,则兵至矣。"於是汉王发使使越,如留侯策。使者至,越乃引兵会垓下。项籍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又曰:项羽入咸阳,黥布为前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后与随何俱归汉。汉王方踞床洗,而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汉益分布兵而俱北,收兵至成皋。四年秋七月,立布为淮南王。

又曰:卢绾,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及高祖初起沛,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项籍死,使绾别将刘贾击临江王共尉,还,从击燕王臧荼,皆破平。时诸侯非刘氏而王者七人,上欲王绾,群臣觖望。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绾,皆曰:"太尉长安侯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上乃立绾为燕王。诸侯得幸莫如燕王者。汉十年,陈豨反。汉既斩豨,其禆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谋豨所。上使使召绾,绾称病,又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者,独我与长沙耳。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称病不行。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又曰:吴芮,秦时番阳令,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归芮,芮妻之,因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沛公攻南阳,乃遇芮之将梅鋗(呼玄反,)与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项籍死,上以鋗有功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

又曰:惠帝崩,立孝惠后宫子为帝,吕太后临朝称制。遂立周吕侯子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城侯释之子禄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又封诸吕凡六人,皆为列侯。太后病困,以赵王禄为上将军,居北军;梁王产为相国,居南军,戒产、禄曰:"高祖与大臣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大臣不平,我即崩,恐其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太后崩,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产、禄,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晋书》曰:初,武帝为王时,王祥与荀顗往谒。顗谓祥曰:"相国王尊重列侯,既已尽敬,便当拜也。"祥曰:"相国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列大同,安有天子三公而辄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君子爱人以礼,吾不为也。"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

《北齐书》曰:尉景之子粲,少历显职,体性粗武。天宝初,封库狄干等为王。粲以父不预王爵,大恚恨,十馀日闭门不朝。帝怪,遣就宅问之。隔门谓使人曰:"天子不封粲父作王,粲不如死。"使云:"须开门受敕。"粲遂弯弓隔门欲刺使者。使者以状闻之,文宣使段韶谕旨。粲见韶,唯抚膺大哭,不答一言。文宣亲诣其宅慰之,方复朝请。寻追封景为长乐王。

《唐书》曰:安禄山死,朝廷欲图大举,诏郭子仪帅师趋京城。师於潏水之西,与贼将安太清、安守忠战。后从元帅广平王率、汉之师十五万进收长安。京师老幼百万夹道欢叫,涕泣而言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是时河东、河西、河南所盗郡邑皆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迎於灞上,肃宗劳之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子仪顿首感谢。乾元元年九月,诏子仪与九节度之师讨安庆绪,以中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朝恩害子仪之功,媒蘖之,召还京师。子仪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朝廷旰食,复虑蕃寇逼迫京畿。言事者以子仪有社稷大功,今残蘖未除,不宜置之散地。肃宗深然之。上元元年,以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复为朝恩所间,事竟不行。上元二年,李光弼兵败於邙山,河阳失守。又河中军乱,杀其帅李国贞。太原节度使邓景山亦为部下所杀。恐其合从连贼,朝廷深忧之。后辈帅臣未能弹压,遂用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子仪至绛,擒其杀国贞贼王元振数十人,并诛之。太原辛云京闻子仪诛元振,亦诛害景山者。由是河东诸镇率皆奉法。

又曰:浑瑊,皋兰州人也,本铁勒九姓部落之浑部也。父释之,少有武艺,从朔方军,积战功於边上,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宁朔郡王。德宗幸奉天,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乃署为行侯都虞侯以拒朱泚。贼平,德宗还宫,以瑊为河中尹,河中、绛、慈、隰节度使,封咸宁郡王。

又曰: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少尝与诸兄读书,辍卷叹曰:"丈夫当建功於代,以济四海,安能矻矻为一儒哉!"燧姿度魁异,沉勇多智略。后朱泚之乱,燧守太原,燧以晋阳王业所起,乃引晋水而注城之东,渚以为池,寇至,计省守陴者万人。寻兼保宁军节度使,封北平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