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四十一
礼一 沿革一
礼序
夫礼必本於太一,(极大曰太,未分曰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鬼者,精魄所归。神者,引物而出。)其降曰令,(圣人象此下之以为教令。)其居人曰义。(孝经说曰:“义由人出。”)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理人之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故圣人以礼示之,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人知礼则教易。)伏羲以俪皮为礼,作瑟以为乐,可为嘉礼;神农播种,始诸饮食,致敬鬼神,〈礻昔〉为田祭,可为吉礼;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可为军礼;九牧倡教,可为宾礼;易称古者葬於中野,可为凶礼。又,”修贽类帝”则吉礼也,“釐降嫔虞”则嘉礼也,“群后四朝”则宾礼也,“征於有苗”则军礼也,“遏密八音”则凶礼也。故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而直云“典朕三礼”者,据事天事地与人为三耳。其实天地唯吉礼也,其馀四礼并人事兼之。夏商二代,散亡多阙。洎周武王既没,成王幼弱,周公摄政,六年致太平,述文武之德,制周官及仪礼,以为后王法。礼序云:“礼也者,体也,履也。统之於心曰体,践而行之曰履。”然则周礼为体,仪礼为履。周衰,诸侯僣忒,自孔子时已不能具。秦平天下,收其仪礼,归之咸阳,但采其尊君抑臣,以为时用。汉兴,天下草创,未遑制立,群臣饮醉争功,高帝患之。叔孙通草绵蕝(子悦切)之仪,救击柱之弊,(蕝谓以茅翦树地,为纂位习肄处。)帝说,叹曰:“吾於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高堂生传礼十七篇,而徐生善为颂。(但能盘辟为礼容。颂读与容同。)孝文帝时,徐生以颂礼官至大夫,而萧奋亦以习礼至淮阳太守。孝武始开献书之路,时有季氏得周官五篇,阙冬官一篇,河间献王千金购之,不能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阙,奏之。至王莽时,刘歆始置博士,行於代。杜子春受业於歆,能通其读,后汉永平初,郑众、贾逵皆往受业。其后马融作周官传,郑玄为注。初,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所记百四十一篇,至刘向考校经籍,才获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二十二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记二十篇,乐记二十三篇,总二百二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七篇,谓之小戴记。马融亦传小戴之学,又定月令、明堂位,合四十九篇。郑玄受业於融,复为之注。今周官六篇,古经十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唯郑玄注立於学官,馀并散落。魏以王粲、卫觊集创朝仪,而鱼豢、王沈、陈寿、孙盛虽缀时礼,不足相变。吴则丁孚拾遗汉事,蜀则孟光、许慈草建时制。晋初以荀顗、郑冲典礼,参考今古,更其节文,羊祜、任恺、庾峻、应贞并加删集,成百六十五篇。后挚虞、傅咸缵续未成,属中原覆没,今虞之决疑注,是其遗文也。江左刁协、荀崧补缉旧文,蔡谟又踵修缀。宋初因循前史,并不重述。齐武帝永明二年,诏尚书令王俭制定五礼。至梁武帝,命群儒又裁成焉。吉礼则明山宾,凶礼则严植之,军礼则陆琏,宾礼则贺玚,嘉礼则司马褧。(苦迥切。)又命沈约、周舍、徐勉、何佟之等(佟音疼)参会其事。陈武帝受禅,多准梁旧式,因行事随时笔削。后魏道武帝举其大体,事多阙遗;孝文帝率由旧章,择其令典,朝仪国范,焕乎复振。北齐则阳休之、元循伯、熊安生,后周则苏绰、卢辩、宇文弼,并习於仪礼,以通时用。隋文帝命牛弘、辛彦之等采梁及北齐仪注,以为五礼。国初草昧,未暇详定。及太宗践祚,诏礼官学士修改旧仪,著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十二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总百三十篇,为百卷。贞观七年,始令颁示。高宗初,以贞观礼节文未尽,重加修撰,勒合成百三十卷,至显庆三年奏上。高宗自为之序。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其所取舍,多依违希旨,学者不便,异议纷然。上元三年下诏,命依贞观年礼为定。仪凤二年,诏并依周礼行事。自是礼司益无凭准,每有大事,辄别制一仪,援古附今,临时专定,贞观、显庆二礼,亦皆施行。武太后时,以礼官不甚详明,特诏国子司业韦叔夏、率更令祝钦明每加刊定。叔夏卒后,给事中唐绍专知礼仪,绍博学,详练旧事,议者以为称职。开元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岩上疏,请改撰礼记,削去旧文,编以今事。集贤院学士张说奏曰:”礼记,汉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刊之典,去圣久远,恐难改易。但今之五礼仪注,已两度增修,颇有不同,或未折衷。请学士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用。”制从之。於是令徐坚、李锐、施敬本等检撰,历年其功不就。锐卒后,萧嵩代为集贤院学士,始奏起居舍人王仲丘修之。二十年九月,新礼成,凡百五十卷,是为大唐开元礼。於戏!百代之损益,三变而著明,酌乎文质,悬诸日月,可谓盛矣。通典之所纂集,或泛存沿革,或博采异同,将以振端末、备顾问者也,乌礼意之能建乎!但前古以来,凡执礼者,必以吉凶军宾嘉为次;今则以嘉宾次吉,军凶后宾,庶乎义类相从,始终无黩云尔。(按秦荡灭遗文,自汉兴以来,收而存之,朝有典制可酌而求者:汉有叔孙通、高堂生、徐生、贾谊、河间献王、董仲舒、萧奋、孟卿、后苍、闻人通汉、夏侯敬、刘向、戴德、戴圣、庆普、刘歆。后汉有曹充、曹褒、郑兴、郑众、贾逵、许慎、杜子春、马融、郑玄、卫宏、何休、卢植、蔡邕。魏有王粲、卫觊、高堂隆、蒋济、王肃、秦静、刘表、刘绍、卢毓、陈群、鱼豢、王沈。蜀有谯周、蒋琬、孟光、许慈。吴则宋敏、丁孚。晋有郑冲、荀顗、陈寿、孙盛、羊祜、杜元凯、卫瓘、庾峻、袁准、贺循、任恺、陈铨、孔备、刘逵、挚虞、束皙、傅咸、邹湛、蔡谟、孔衍、庾亮、范宣、范汪、徐邈、范甯、刁协、荀崧、卞壸、葛洪、王彪之、司马彪、干宝、徐广、谢沈、王裒、何琦、虞喜、应贞。宋有徐羡之、傅亮、臧焘、徐广、裴松之、何承天、颜延之、雷次宗、徐爰、庾蔚之、崔凯、孔智。齐有王俭、何戢、田僧绍、刘献、王逡。梁有司马褧、陆琏、沈约、周舍、明山宾、裴子野、徐勉、顾协、朱异、严植之、贺玚、崔灵恩、皇侃、何佟之、陶弘景、司马宪、丘季彬。陈有谢峤、孔奂。后魏有高允、高闾、王肃。北齐有熊安生、阳休之、元循伯。后周有苏绰、卢辩、宇文弼。隋有牛弘、辛彦之、许善心。皇唐有孔颖达、褚亮、虞世南、陆德明、令狐德棻、朱子奢、颜师古、房玄龄、魏徵、许敬宗、杨师道、贾公彦、杜正伦、李义府、李友益、刘祥道、郝处俊、许圉师、韦琨、范履冰、裴守真、陆遵楷、史玄道、孔志约、萧楚材、孙自觉、王方庆、贺纪、贾大隐、韦万石、贺敳、韦叔夏、祝钦明、许子儒、沈伯仪、元万顷、刘承庆、郭山惲、辟闾仁谞、唐绍、张星、王嵒、张说、徐坚、李锐、施敬本、王仲丘、张统师、权无二、孔玄义、贾曾、李行伟、韩抱素、卢履冰、田再思、冯宗、陈贞节、贺知章、元行冲、韦縚等。或历代传习,或因时制作,粗举其名氏,列於此注焉。)
第一目录(其沿革篇所纂前代典实,应指尊极,不同开元礼,故不悬阙矣。历代沿革礼六十五卷,开元礼三十五卷。)
第二吉礼(凡十四卷)
郊天上
第三郊天下大雩
第四大享明堂(明堂制度附)朝日夕月禋六宗大〈礻昔〉灵星风师雨师及诸星等祠
第五方丘(神州后土附)社稷
第六山川籍田先蚕
第七天子宗庙后妃庙皇太子及皇子宗庙
第八诸侯大夫士宗庙(庶人祭寝附)天子皇后及诸侯神主卿大夫士神主及题板诸藏神主及题板制(追加易主附)兄弟相继藏主室移庙主师行奉主车立尸义
第九时享(荐新附)祫禘上
第十祫禘下功臣配享
第十一天子七祀(诸侯附)宗室助祭议庶子摄祭庶子在他国不立庙议兄弟不合继位昭穆议兄弟俱封各得立祢庙议遭难未葬入庙议亡失其亲立庙议
第十二丧废祭议旁亲丧不废祭议緦不祭议夺宗议殇及无后庙祭议祭殇未立庙祭议公除祭议上陵(拜扫及诸节上食附)
第十三大学(小学庠序附)诸侯立学释奠祀先代帝王(名臣附)老君祠(先贤附)孔子祠(先儒及弟子附)太公庙
第十四巡狩封禅
第十五告礼历代所尚享司寒(藏冰开冰附)禜禳祈高禖祓禊诸杂祠淫祀兴废
第十六嘉礼(凡十八卷)
天子加元服皇太子冠(皇子皇孙附)诸侯大夫士冠大功小功末冠议女笄
第十七君臣冠冕巾帻等制度
冕(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平冕平天冕苍冕青冕赤冕黄冕素冕黑冕象冕山冕火冕藻冕方冕祀冕)缁布冠(进贤冠)牟追冠(章甫冠委貌冠)通天冠长冠(刘氏冠斋冠)远游冠(具服远游冠公服远游冠)高山冠(侧注冠)法冠(獬豸冠柱后惠文冠)建华冠(鹬冠)赵惠文冠(武冠武弁大冠鵕鸃冠鹖冠繁冠建冠笼冠)方山冠巧士冠卻非冠樊哙冠术氏冠卻敌冠进德冠翼善冠皇(收冔爵弁广冕)皮弁韦弁帻(童子帻空顶帻纳言帻赤帻缃帻素帻黑帻绀帻绿帻青帻)〈巾臽〉(白〈巾臽〉乌纱〈巾臽〉)帽(皮帽皂帽翠帽黑帽高屋白纱帽高顶帽岑帽突骑帽)葛巾(角巾)幅巾(缣巾黄巾)巾子
第十八天子纳后(册后附)天子册妃嫔夫人皇太子纳妃(皇子诸王附)公侯大夫士婚礼
第十九宗子父殁母命婚父母俱殁自命婚及支子称宗弟称宗兄等婚议舅姑俱殁妇庙见公主出降(拜舅姑附)不亲迎婿见外舅姑(反马送女附)婚礼不贺议(上礼附)婚不举乐议男女婚嫁年几议嫁娶时月议已拜时而后各有周丧迎妇遣女议已拜时婿遭小功丧或妇遭大功丧可迎议拜时妇三日妇轻重议
第二十周丧不可嫁女娶妇议(斩縗公除附)周服降在小功可嫁女娶妻议大功末可为子娶妇议祖无服父有服可娶妇嫁女议降服大功末可嫁姊妹及女议降服丧已除犹在本服月内可嫁议同姓婚议内表不可婚议外属无服尊卑不通婚议
第二十一君臣服章制度(袍附)
第二十二后妃命妇首饰制度后妃命妇服章制度
第二十三天子诸侯玉佩剑绶玺印
第二十四天子车辂
五辂副车(五牛旗轝附)戎车猎车(蹋兽车闟戟车附)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耕根车安车四望车游车羊车画轮车鼓吹车象车黄钺车豹尾车建华车
第二十五皇太后皇后车辂皇太子皇子车辂公侯大夫等车辂主妃命妇等车辂
第二十六辇舆旌旗卤簿(属车附)
第二十七天子敬父皇后敬父母养老天子拜敬保傅(太子及诸王见师礼附)诸王公主敬姑叔群臣致敬太后父群臣侍坐太子后来(并公卿致敬太子东宫臣上笺疏见公卿仪百官上表不称其名附)
第二十八天子诸侯大夫士养子仪(君薨后嗣子生附)天子诸侯大夫士之子事亲仪(妇事舅姑附)事先生长者杂仪居官归养父母侨居人桑梓敬夫人不答妾拜僧尼不受父母拜及立位被召未谒称故吏议二嫡妻议甥侄名不可施伯叔从母议二人各是内外兄弟相称议从舅是族外弟相称议
第二十九养兄弟子为后后自生子议异姓为后议
第三十读时令元正冬至受朝贺(朔望朝参及常朝日附)策拜皇太子(皇太子称臣附)
第三十一皇太子监国及会宫臣议皇太子监国有司仪注春夏封诸侯议锡命诸王公城国宫室服章车旗议策拜诸王侯(拜三公奏乐服冕议附)诸王公侯留辅朝政嫡子监国议
第三十二天子追尊祖考妣(上尊号同)天子崇所生母(追崇同)诸侯崇所生母议支庶立为天子追尊本亲议追锡命议王侯在丧袭爵议(夺情附)
第三十三五宗公子二宗继宗子(宗子孤为殇)事宗礼九族敦疏远外亲乡饮酒
第三十四宾礼(凡二卷)
天子受诸侯藩国朝宗觐遇(时会殷同附)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秦汉以降并无其礼今所编纂者三代之仪耳)天子遣使迎劳诸侯三恪二王后
第三十五天子朝位(诸侯附)天子上公及诸侯卿大夫士等贽(工商妇人等贽附)信节
第三十六军礼(凡三卷)
天子诸侯将出征类宜造禡并祭所过山川軷祭天子诸侯四时田猎出师仪制(扬兵讲武附)命将出征宣露布
第三十七天子诸侯大射乡射(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射附)
第三十八天子合朔伐鼓(诸侯附)冬夏至寝鼓兵马政(马祭附)时傩
第三十九凶礼(凡二十七卷)
大丧初崩及山陵制(并为周以下亲哭及不视事附)
第四十总论丧期奔大丧(奔山陵附)未逾年天子崩诸侯薨议天子为继兄弟统制服议天子不降服及降服议天子为皇后父母服议(皇后为父服附)
第四十一天子为庶祖母持重服议天子立庶子为太子薨服议天子为母党服议天子吊大臣服议天子为大臣及诸亲举哀议国有大丧使者章服及不爵命议天子诸侯之庶昆弟及妾子为母服议公主服所生议诸王子所生母嫁为慈母服议诸侯及公卿大夫为天子服议诸侯之大夫为天子服议皇太后长公主及三夫人以下为天子服杖议诸王女孙女为天子服议宗室童子为天子服制议童子丧服议皇后降服及不降服议皇后为亲属举哀议为皇后大祥忌日临哭议皇后亲为皇后服议诸侯及公卿妻为皇后服议蕃国臣为皇后服议(天子将吏为皇后附)
第四十二皇太子降服议皇太子为太后不终三年服议皇太子为所生母服议(皇子附)诸王传重为所生母服议诸王出后降本父母及所生母服议为皇太子服议为太子妃服议(诸王妃附)为太子太孙殇服议为诸王殇服议王侯世子殇服议继殇后服议
第四十三丧制之一
初丧(终称附)复(始卒事位及奠讣告等附)天子诸侯大夫士吊哭议(君遣使吊他国君附)三不吊议
第四十四丧制之二
沐浴含袭设冰设铭悬重始死服变始死襚(大敛襚附)小敛
第四十五丧制之三
既小敛敛发服变小敛奠(代哭附)棺椁制大敛国君视大夫士丧之大敛大敛奠殡(设熬附)将葬筮宅(卜日附)启殡朝庙
第四十六丧制之四
荐车马明器及饰棺祖奠赗赙遣奠器行序挽歌葬仪(合葬附)
第四十七丧制之五
虞祭既虞饯尸及卒哭祭祔祭小祥变大祥变禫变五服成服及变除五服縗裳制度斩縗丧既葬缉縗议
第四十八五服年月降杀之一
斩縗三年孙为祖持重议孙为庶祖持重议嫡孙亡无后次孙为祖持重议嫡孙持重在丧而亡次孙代之议
第四十九五服年月降杀之二
齐縗三年后妻子为前母服议(前母卒在异国)前妻被掠没贼后得还后妻之子为服议为高曾祖母及祖母持重服议齐縗杖周父卒母嫁复还及庶子为嫡母继母改嫁服议父在为出母服议父卒为嫁母服
第五十五服年月降杀之三
齐縗不杖周齐縗三月
第五十一五服年月降杀之四
大功殇服九月七月(不为殇议附)大功成人九月为众子妇
第五十二五服年月降杀之五
小功殇服五月小功成人服五月嫂叔服緦麻殇服三月緦麻成人服三月舅之妻及堂姨舅两妾相为服
第五十三王侯兄弟继统服议未逾年大丧不立庙议未逾年君称议三公诸侯大夫降服议诸侯大夫子降服议诸侯夫人及大夫妻降服议贵不降服议诸侯为所生母服议公子为其母服议(为妻附)
第五十四奔丧及除丧而后归制士为所生母服议(两妾子相为附)庶子父在为出嫡母服议为父后出母更还依己为服议为人后为出母及出祖母服议为父后为嫁母及继母嫁服议为出继母不服议继母亡前家子取丧柩去服议出母父遗命令还继母子服议父卒继母还前亲子家继子为服议父卒继母还前继子家后继子为服议大夫士为慈母服议
第五十五前母党为亲及服议亲母无党服继母党议母出有继母非一当服次其母者议从母被出为从母兄弟服议继君母党服议娶同堂姊之女为妻姊亡服议妻已亡为妻父母服议从母適族父服议为内外妹为兄弟妻服议族父是姨弟为服议妾为先女君党服议庶子为人后其妻为本舅姑服议
第五十六总论为人后议夫为祖曾祖高祖父母持重妻从服议出后者卻还为本父服及追服所后父议出后者为本父母服议出后子为本亲服议出后子为本庶祖母服议父为高祖持重子当何服议为庶子后为庶祖母服议所后之母见出服议为族曾祖后服议
第五十七并有父母之丧及练日居庐垩室议父未殡而祖亡服议父丧内祖亡作二主立二庐议居重丧遭轻丧易服议(变除附)长殇中殇变三年之葛议居亲丧既殡遭兄弟丧及闻外丧议居亲丧除旁亲服议妇人有夫丧而母亡服议居所后父丧有本亲丧服议有祖丧而父亡服议祖先亡父后卒而祖母亡服议为祖母持重既葬而母亡服议既练为人后服所后父服议兼亲服议
第五十八生不及祖父母不税服议小功不税服议庶祖母慈祖母服议君父乖离不知死亡服议父母乖离知死亡及不知死亡服议
第五十九为姑姊妹女子子无主后者服议叔母寡姑遣还未嫁而亡为服议寡叔母守志兄迎还密受聘未知而亡服议已拜时而夫死服议(夫父母丧附)郡县守令迁临未至而亡新旧吏为服议吏受今君使闻旧君薨服议与旧君不通服议秀孝为举将服议郡县吏为守令服议
第六十丧遇闰月议忌日议(子卯日附)纳后值忌月议
第六十一为废疾子服议罪恶绝服议师弟子相为服议朋友相为服议除心丧议周丧察举议
第六十二改葬服议嫡孙有父丧未练改葬祖服议有小功丧及兄丧在殡改葬父母服议改葬父母出適女服议改葬前母及出母服议母非罪被出父亡后改葬议改葬反虞议父母墓毁服议(曾祖从祖墓毁附)
第六十三假葬墙壁间三年除服议三年而后葬变除议久丧不葬服议父母死亡失尸柩服议妇丧久不葬服议禁迁葬议招魂葬议疑墓议(修墓附)
第六十四帝王谥号议皇后谥及夫人谥议(国妃命妇附)太子无谥议(国君嗣子附)诸侯卿大夫谥议君臣同谥议单複谥议卒哭后讳及七庙讳字议上书犯帝讳及帝所生讳议山川与庙讳同应改变议已迁主讳议上表称太子名议父讳与府主名同议授官与本名同宜改及官位犯祖讳议内讳及不讳皇后名议
第六十五丧礼杂制礼废
○大唐开元礼纂类目录
第六十六开元礼序例上
五礼篇目卜日礼筮日礼神位(用乐及笾豆等数附)
第六十七序例中
大驾卤簿皇太后皇后卤簿皇太子卤簿皇太子妃卤簿亲王卤簿群官卤簿内命妇四妃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卤簿(太子良娣以下同)外命妇卤簿
第六十八序例下
君臣冕服冠衣制度皇后王妃内外命妇服及首饰制度斋戒祈祷杂制
第六十九吉礼(凡十三卷)
皇帝冬至祀圆丘(正月上辛祈穀孟夏雩祀及摄事并附)
斋戒陈设省牲器銮驾出宫奠玉帛进熟銮驾还宫
第七十皇帝季秋大享於明堂(摄事附)
陈设省牲器銮驾出宫奠玉帛进熟
皇帝立春祀青帝於东郊(立夏祀赤帝於南郊季夏土王日祀黄帝於南郊立秋祀白帝於西郊立冬祀黑帝於北郊及摄事并附)
斋戒陈设省牲器銮驾出宫奠玉帛进熟
皇帝腊日〈礻昔〉百神於南郊(摄事附)
斋戒陈设銮驾出宫奠玉帛进熟銮驾还宫
第七十一皇帝春分朝日於东郊(秋分夕月於西郊及摄事附)
斋戒陈设銮驾出宫奠玉帛进熟銮驾还宫
立春后丑日祀风师立夏后申日祀雨师立秋后辰日祀灵星立冬后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
第七十二皇帝夏至祭方丘(后土同孟冬祭神州及摄事并附)
斋戒陈设省牲器銮驾出宫奠玉帛进熟銮驾还宫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
第七十三皇帝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摄事附)
斋戒陈设銮驾出宫奠玉帛进熟銮驾还宫冬季〈礻昔〉太社
第七十四皇帝时享於太庙(凡一岁五享谓四孟月及腊宗庙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及诸享摄事并附)
斋戒陈设省牲器銮驾出宫晨祼馈食祭七祀祫禘以功臣配享銮驾还宫
第七十五皇帝孟春吉亥享先农(摄事附)
斋戒陈设銮驾出宫馈享耕籍銮驾还宫劳酒
皇后季春吉巳享先蚕(摄事附)
斋戒陈设车驾出宫馈享亲桑车驾还宫劳酒
第七十六皇帝拜陵皇后拜陵太常卿行诸陵荐新於太庙荐新物有司享先代帝王季夏祭中霤於太庙孟冬祭司寒(纳冰开冰附)兴庆宫祭五龙坛
第七十七皇帝皇太子视学
出宫视学车驾还宫
皇太子释奠於孔宣父(国学释奠仲春仲秋释奠於齐太公庙并附)
斋戒陈设出宫馈享讲学还宫
皇太子束脩(国学束脩附)
第七十八皇帝巡狩告圆丘(告社庙及归格礼并附)
斋戒陈设銮驾出宫亲告(告社则荐玉帛及进熟告庙则晨祼及馈食)銮驾还宫
巡狩告圆丘有司摄事(告社庙附)
皇帝巡狩
銮驾出宫燔柴告至銮驾还行宫望秩於山川肆觐东后考制度
第七十九皇帝封祀泰山(禅社首山附)
銮驾进发斋戒制度陈设省牲器銮驾上山荐玉币山下封祀坛进熟燔燎封玉册(封检附)銮驾还行宫朝觐群臣考制度
第八十时旱祈太庙时旱祈太社时旱祈岳镇以下於北郊(报祠同)时旱就
祈岳镇海渎久雨禜祭国门诸州祈社稷(县祈附)诸州祈诸神(县祈附)诸州禜城门(县禜附)
第八十一诸州祭社稷(诸县祭社稷附)诸州释奠於孔宣父(县释奠附)州学生束脩(县礼同)诸里祭社稷
诸太子庙时享
斋戒陈设晨祼馈食
三品以上时享其庙(四品五品六品以下附)三品以上祫享其庙(禘享附)王公以下拜扫(寒食附)
第八十二嘉礼(凡九卷)
皇帝加元服
卜日告圜丘(方丘附)告宗庙临轩行事见太后谒太庙亲谒会群臣群臣上礼
皇帝纳后
临轩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告期告庙册后命使奉迎同牢皇后表谢朝皇太后皇后受群臣贺皇帝会群臣外命妇
朝会群臣上礼皇后庙见车驾出宫
第八十三皇帝皇后正至受皇太子朝贺皇帝皇后正至受皇太子妃朝贺皇帝正至受群臣朝贺会皇帝千秋节受群臣朝贺(并会)皇后正至受群官朝贺皇后正至受外命妇朝贺会
第八十四皇帝於明堂读五时令
陈设銮驾出宫读令銮驾还宫
皇帝於太极殿读五时令
皇帝养老於太学
陈设銮驾出宫养老銮驾还宫
第八十五临轩册命皇后
临轩命使皇后受册皇后受群臣贺皇后表谢朝皇太后皇帝会群臣群臣上礼皇后会外命妇皇后庙见
临轩册命皇太子
临轩册命朝皇后谒太庙会群臣群臣上礼皇后受群臣贺皇后会命妇皇太子会群臣皇太子会宫臣宫臣上礼
内册皇太子
临轩命使皇太子受册皇太子朝谒谒太庙皇帝会群臣群臣上礼皇后受群臣贺皇后会外命妇皇太子会群臣皇太子会宫臣
宫臣上礼
临轩册命诸王大臣朝堂册命诸臣册内命妇二品以上遣使册授官爵朔日受朝朝集使引见(奉辞附)
第八十六皇太子加元服
告太庙临轩命宾赞冠会宾赞朝谒皇太子谒太庙会群臣群臣上礼皇太子会宫臣宫臣上礼
第八十七皇太子纳妃
临轩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告期告庙册妃临轩醮戒亲迎同牢妃朝见会群臣
第八十八皇太子元正冬至受群臣贺(并会)
皇太子元正冬至受宫臣朝贺
受朝会
皇太子与师傅保相见
皇太子受朝集使参辞
亲王冠(百官庶人附)
第八十九亲王纳妃(一品以下至庶人并附)
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册妃亲迎同牢妃朝见婚会妇人礼会飨丈夫送者飨妇人送者
公主出降
册公主公主受册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同牢见舅姑盥馈舅姑婚会妇人礼会飨丈夫送者飨妇人送者
第九十朝集使於尚书省礼见(并辞)任官初上(诸州上佐附)京兆府河南牧初上(诸州刺史都督附)万年长安令初上(河南洛阳县令礼同诸县令附)乡饮酒(正齿位附)
宣赦书群臣诣阙上表群臣奉参起居皇帝遣使诣蕃宣劳皇帝遣使诣诸州宣抚皇帝遣使诣诸州宣制劳会皇帝遣使诣诸州宣赦书(镇与州同)诸州上表
第九十一宾礼(凡一卷)
蕃主来朝以束帛迎劳遣使戒蕃主见日蕃主奉见(奉辞礼同)受蕃国使表及币皇帝宴蕃国主皇帝宴蕃国使
第九十二军礼(凡二卷)
皇帝亲征类於上帝(宜社附)
纂严斋戒陈设銮驾出宫荐玉帛进熟銮驾还宫
皇帝亲征告於太庙
斋戒陈设銮驾出宫晨祼馈食銮驾还宫解严
皇帝亲征禡於所征之地皇帝亲征及巡狩郊祭有司軷於国门皇帝亲征及巡狩告所过山川平荡寇贼宣露布遣使劳军将皇帝讲武皇帝田狩
第九十三皇帝射於射宫皇帝观射於射宫制遣大将出征有司宜於太社制遣大将出征有司告於太庙(齐太公庙附)仲春祀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附)合朔伐鼓(诸州合朔伐鼓附)大傩(诸州县傩附)
第九十四凶礼(凡七卷)
赈抚诸州水旱虫灾(赈抚蕃国水旱附)劳问诸王疾苦(问外祖父后父大臣都督刺史及蕃国主附中宫问外祖父及诸王附东宫问外祖父及诸王附其问师傅保宗戚上台贵臣同劳问诸王礼)劳问外祖母疾苦(中宫问外祖母附其问王妃宗戚妇女同东宫问外祖附其问妃主妃母疾苦同)
五服制度
斩縗三年
正服加服义服縗冠绖带屦杖絻总论制度
齐縗三年
正服加服义服縗冠绖带屦杖
齐縗杖周
正服义服
齐縗不杖周
正服加服降服义服
齐縗五月
正服
齐縗三月
加服义服
大功殇(长殇九月中殇七月)
正服义服
成人九月
正服降服义服
小功五月殇
正服降服义服
成人
正服降服义服
緦麻三月殇
正服降服义服
成人
正服降服义服
改葬緦
縗裳制度
第九十五讣奏
皇帝为外祖父母举哀为皇后父母举哀为诸王妃主举哀为内命妇宗戚举哀为贵臣举哀为蕃国主举哀
临丧
皇帝临诸王妃主丧临外祖父母丧
除服
除外祖父母丧服除皇后父母丧服
敕使吊
吊诸王妃主丧敕使吊外祖父母丧
赗赙
会丧
制遣百僚会王公以下丧
策赠
敕使策赠诸王敕使策赠外祖父母
会葬
遣百僚会王公以下葬
致奠
敕使致奠诸王妃主丧敕使致奠外祖父母丧
第九十六中宫举哀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为父母祖父母举哀
成服
为父母祖父母
奔丧
后奔父母祖父母丧
临丧
后临外祖父母丧临内命妇丧
除服
后除父母祖父母丧服
遣使吊
吊外祖父母丧吊诸王妃主丧及吊宗戚丧
东宫举哀
皇太子为诸王妃主举哀为外祖父母举哀(并成服除服妃父母附)
临丧
临诸王妃主丧临外祖父母丧
遣使吊
赙赠
遣使致奠
第九十七东宫妃闻丧
闻父母祖父母丧
奔丧
奔父母祖父母丧
临丧
临外祖父母丧临良娣以下丧
除丧
除父母祖父母丧(除外祖父母丧附)
第九十八三品以上丧上(四品以下至庶人附)
初终复设床奠沐浴袭含赴阙敕使吊铭重陈小敛衣奠小敛敛发奠陈大敛衣奠大敛奠庐次成服朝夕哭奠宾吊亲故哭州县官长吊刺史遣使吊亲故遣使致赙殷奠卜宅兆卜葬日启殡赠谥亲宾致奠
第九十九三品以上丧中(四品以下至庶人附)
将葬陈车位陈器用进引引輴輴在庭位祖奠輴出升车遣奠遣车器行序诸孝从柩车序郭门亲宾归诸孝乘车宿止宿处哭位行次奠亲宾致赗茔次到墓陈明器下柩哭序入墓墓中置器序掩壙祭后土反哭虞祭卒哭祭小祥祭大祥祭禫祭祔庙
第一百三品以上丧下(四品以下至庶人附)
改葬
卜宅启请开坟举柩奠升柩车敛奠设灵进引告迁哭柩车位设遣奠轜车发宿止到墓虞祭
王公以下居丧杂制
举哀奔丧三殇初丧聚主食饮节哭节居常节不及期葬外丧讳名追服丧冠嫁娶乐禁主诸丧婚遇丧室次节
居重问轻